國一第二冊L4聚落交通上課講義


4-1 聚落
(一)     聚落成因
1. 定義人們定居、生活、工作的地方稱為聚落。
2. 形成原因
(1) 與自然環境有關,如水源充足、地勢平坦、農漁業資源豐富的地方,形成具有糧食生產機能的鄉村聚落。
(2) 部分聚落因【礦產 】資源豐富或交通位置重要,工商業發展迅速,逐漸形成都市聚  落。
(二)     聚落類型
1. 聚落分類
(1) 鄉村聚落:可分為集村、散村,與地形、水源、開墾制度等有關。
a. 人口數較少、人口密度較低,居民以從事第【 】級產業為主。
b.集村 】是鄉村房舍較集中的聚落型態。
c.散村 】是鄉村房舍散居各處的聚落型態。
(2) 都市聚落:人口數較多、人口密度較高,大多數居民從事第【二、三 】級產業為主。
2. 相互依存
(1) 鄉村提供都市:【農產品 】供應都市居民日常所需,田野景觀是都市居民遊憩的去處。
(2) 都市提供鄉村:因工業、服務業發達,提供鄉村居民較多的醫療、教育、消費選擇、  【就業 】機會。
(三)     都市聚落的發展
1. 都市化:由於都市提供較多的【就業 】機會、便利的生活環境,因而吸引鄉村人口往都市集中,此一人口移動的過程,稱為「都市化」。
(1) 都巿化程度
a. 一國(地)的都市人口數,占人口總數的比例愈
】,代表當地工業、服務業發展程度愈【 】,經濟水準也較佳。
b. 例如:臺灣居住於都市的人口已接近全國總人口的 81%,都市化程度高。
(2) 都市化問題
a. 使鄉村與都市人口分布不均,鄉村因人口流失,造成勞力不足、【人口老化 】等現象。
b. 都市因湧入過多人口,造成【交通 】壅塞、環境汙染、房價過高、公共建設不足等現象。
在鄉村地區,許多住宅聚集在一起,形成住屋分布比較集中的聚落型態,這種聚落稱為下列何者? (A)集村 (B)胡同 (C)社區 (D)散村
 








2. 都會區的形成原因
(1)交通 】發達、產業發達,讓聚落之間的往來更加便捷、頻繁,加速人口的移動,使得都市人口增多,都市範圍不斷擴大。
(2) 與鄰近都市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漸漸連成一體,形成「都會區」。
隨著都市的發展,各種都市機能逐漸多樣化,如商業活動最為集中的地區,通常也是都市中最繁忙的地帶。請問:一般都市內重要商業區的分布特色以下列何者最為明顯? (A)地形平坦 (B)面積廣大 (C)交通發達 (D)環境優美
 



4-2 交通

(一)     運輸:指兩地間人或貨物的載送,包括陸運、水運、空運、【管線 】運輸。
1. 陸運:最繁忙的運輸方式,依交通工具可分為鐵路、公路、【捷運 】系統等。
(1) 鐵路
a. 特性:運量大,適合【長途 運輸,但適應地形的能力較差,多建設在平原地區。
b. 現況
臺灣除了環島鐵路網,民國96年【高速 】鐵路通車後,從臺北到高雄已縮短為1.5小時,且經由交通路線的串聯,使得沿線主要城市的互動更為密切。

 
  

臺灣鐵路分布圖
具有「運載量大、適合長途運輸且無交通阻塞問題」等優點的是哪一種運輸方式?
 

 (2) 公路
a. 特性
適應地形的能力佳,因此運輸範圍較廣,【機動性 】強、密度高,能夠深入各地,是最普及的交通方式。
但因汽車載運量有限,所以較適合提供量少、【 】程的交通服務。
b. 現況
臺灣的公路四通八達,以【西部平原 】地區最為密集。
高速公路因擁有專用路面,不需停車等待路口燈號,故能大幅提高行車速度。花蓮縣、臺東縣是臺灣目前尚未鋪設高速公路的地區。
(3) 捷運系統
a. 特性:載客量較汽車【 】,而且有專用的行車軌道,大部分採取地下或高架的方式建構,不會與地面道路交會,可以減緩塞車之苦。
b. 現況
為了解決交通壅塞,許多大都市建有捷運系統。
‧【臺北 】地區、桃園機場捷運和【高雄 】捷運及輕軌系統已通車;而臺中捷運系統也正在動工中。



  
臺灣公路分布圖
公路可深入各地、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此特性源自其具備下列哪一種優點? 
(A)
適應地形能力佳 (B)運費較低 (C)運量較大 (D)適合長程運輸。
 
 2. 水運:包括河運、海運,船隻受限於需在水域航行,故水運機動性【 】,但運量
】、運費低。
(1) 水運:臺灣的河川長度短、【坡陡流急 】,流量變化大,大多無航運之利。
(2) 海運:隨著對外貿易日漸發達,闢建了【基隆 】、臺中、【高雄 】、花蓮等國際商港,腹地內的貨物經由這些港口以海運方式輸入或輸出。
3. 空運
(1) 特性:【速度快 】,但【運費高 】,通常長途旅行或貴重、具時效性的貨物才會使用航空運輸。
(2) 現況:由於國民所得大幅提高,觀光旅遊人次劇增,帶動空運發展。臺灣【桃園 】國際機場、【臺北 】國際航空站、【高雄 】國際航空站是臺灣三大主要機場。
臺灣港口、機場分布圖


1.                   若從美國運送一千噸的鋼鐵到臺灣,最適合採用哪一種交通方式? 
(A)
空運 (B)鐵路 (C)公路 (D)海運
2.                   價值高且體積小,又追求時效的物品,最適合採用何種運輸方式? 
(A)
鐵路 (B)公路 (C)水運 (D)空運
 

運輸方式
優點
缺點
特色
陸運
鐵路
1. 運量大。
2. 無交通阻塞問題。
1. 建設及維護成本高。
2. 受地形限制大,缺乏機動性。
適合量大的長程運輸。
公路
1. 適應地形能力高。
2. 路線密度高。
3. 機動性高。
1. 運量較鐵路小。
2. 長途運費較高。
3. 有交通阻塞的問題。
適合量少的短程運輸。
水運
1. 運費低。
2. 運量大。
1. 速度慢。
2. 須與陸運配合。
1. 適合運送體積大、重量大、價值低的產品,如進口木材。
2. 適合長程運輸。
空運
速度快。
1. 運量低。
2. 運費高。
3. 須與陸運配合。
適合運送價值高、體積小、時效高的產品,如進口鑽石、花卉。

(二)     通訊:指資料、訊息的傳遞,包括【郵政 】、電信、網際網路、【大眾傳播 】等。
1. 通訊方式
(1) 型態轉變:早期以郵政的書信寄送為主,今日電信與【網際網路 】的發展,及大眾傳播媒體的多元化,使得通訊方式更加快速、便捷。
(2) 使用特性:透過電信或網際網路,可以【即時 】與人互通消息、從事商業活動、進行視訊會議等。另外,利用通訊衛星,能夠同步觀看國內外比賽或表演實況。
(3) 影響層面:發達的通訊加快訊息傳播的速度,使部分【鄉村 】不再是消息封閉的地區,比較容易取得外界的訊息、資源。
2. 臺灣的通訊發展
(1) 頻繁使用:由於【行動電話 】、電腦的普及,電信、網際網路成為現今臺灣居民使用頻繁的通訊方式。
(2) 普及率高:民國105年,臺灣使用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的人口已超過1,600萬人,家庭上網率也高達 89% 以上。

交通的範圍分為運輸與通訊兩者,下列何者屬於「非實體運輸」的交通方式? 
(A)
公車 (B)捷運 (C)電信 (D)火車
 

 重點整理
     鄉村聚落的形成
類別
景觀特色
優點
形成地點
集村
住屋較集中,人口較密集
公共設施較齊全,防禦功能強
生活機能較完整、
守望相助
地勢平坦的平原、治安較差或水源不足的地區,如嘉南平原
散村
住戶零星散居,相隔距離較大,
生活較獨立不受干擾
屋舍面積較大、
可就近照顧農田
丘陵地、治安良好或水源取得容易的地區,如臺灣北部丘陵、宜蘭平原
     臺灣的工業發展歷程
類型
都市
鄉村
人口數量
較多
較少
人口密度
人口組成
來自四面八方從事各種行業的人員
所組成的複雜社會
同一村落可能由血統或宗族關係所組成
居民行業
從事非農活動,主要是製造業和服務業,
屬第二、三級產業活動
主要從事農業活動,
屬第一級產業活動
     各種運輸方式的特性
方式
空運
鐵路
公路
水運
速度
速度最快
高速鐵路可縮短旅時
為提高效率,
設置高速公路
速度最慢
運輸量
運載量低
運載量大,
適合長途運輸
且無交通阻塞
貨物裝卸方便,
但載貨量少
運輸量最大
運費
運費較高,
只適合運送價值高、
體積小的物品
受地形、氣候限制,
較適合長途運輸
機動性大,
但長途運輸費用高,
較適合短程運輸
運費低廉,
可運送體積大、
重量重的物品
特性
起降須特定地點,
飛機起降造成噪音
建置費用高,
維護成本高,
只適合平坦地形
較少受地形限制,
在平原區最密集
須由港口與陸運接駁
現況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載客量最大
已完成環島鐵路網
西部平原最密集
高雄港最大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