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第一冊L2地形補充資料~外營力造成的風吹沙及沖積扇地形

內營力構成地表的原始地貌後,常再由外營力進一步雕塑,原始的單調地形因而產生變化。外營力主要源自太陽的熱能,直接或間接透過空氣和水的媒介作用於地表,其方式包括風化、崩壞、侵蝕和堆積等作用。
「外營力」的圖片搜尋結果

「外營力」的圖片搜尋結果
外營力主要作用
相關圖片

侵蝕作用
雨水、河流、海浪、冰河、風等營力將風化物質移走,使地表形態改變的作用,稱為侵蝕作用。不同侵蝕營力對地表造成不同的影響,但同一種侵蝕營力,作用在不同性質的岩層構造上,結果也不相同。例如:臺灣東北部海岸的岩層,其走向大致和海岸線成直交,且軟硬岩層相間分布;由於軟弱的岩層抗蝕力較低,故被侵蝕成灣澳;反之,較為堅硬的岩層,抗蝕力較高,形成相對突出的海岬
「岬灣海岸」的圖片搜尋結果

又如:有些軟硬相間且成水平分布的岩層,因地殼變動而成傾斜狀態,軟岩層受侵蝕較多,硬岩層受侵蝕較少,常形成一側陡峻、一側平緩的單面山
「單面山」的圖片搜尋結果

堆積作用
  侵蝕作用造成岩石或其碎屑物移動,當搬運力量減弱時,所搬運的物質便發生堆積,是為堆積作用。侵蝕與堆積作用從不間斷,隨著時間的演進,地表形態也持續變化。若海平面與地殼保持穩定,由於侵蝕、堆積的不斷進行,將使高處逐漸削平、低處逐漸填高,地表趨於平坦。

相關圖片河流下游堆積作用
相關圖片

02-2-8
佳陽沖積扇是大甲溪支流搬運下來的沈積物,在與大甲溪主流匯合處的谷口堆積所形成的沖積扇。後來大甲溪河流繼續下切,將此沖積扇的尾端侵蝕掉,形成陡崖,而成目前所見的「切割沖積扇」地景。

風力堆積
「風力堆積作用」的圖片搜尋結果

風吹沙-砂岸與岩岸
風吹沙景觀位於屏佳公路的中間點,長約500公尺,寬約200公尺,距鵝鑾鼻約5公里。因河流與風力共同作用形成這種砂河、砂瀑的特殊地形,是台灣珍貴的風蝕和風積地形景觀之一。

夏天雨季來臨時,雨水將部分砂石由陸地沖向海岸而形成砂河;到了冬季,東北季風又將砂石吹向崖頂而造就了「砂瀑」。不過,這個風吹沙奇觀卻因為鵝佳公路的開闢,使得砂源流動受阻,已逐漸邁向消逝中。

2 則留言:

  1. 透過這篇的介紹,我可以清楚區分改變地貌的內營力與外營力作用。國110,31號

    回覆刪除
  2. 不管是內營力還是外營力對台灣都有好與壞。10806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