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7臺東地區自然地景實察第二天行程鹿野高台+池上

地理學科中心107年度教學資源研發暨種子教師培訓第一場次
一、日期:107年05月05日(六)~107年05月07日(一)
二、主辦: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臺中市立台中女中)
三、地點:臺東地區自然地景實察

107/05/06(日)
08:00-08:50 鹿野高台(鹿野斷層、河階、向斜、花東縱谷、沖積扇、茶園)
09:20-10:50 池上大坡國小(池上斷層、溜滑梯等錯動)
11:20-12:20 池上午餐
12:30-14:00 三仙台(火山角礫岩、礫灘、麥飯石、壺穴、海蝕隧道、海階)
14:30-15:20 小野柳(珊瑚礁、單面山、蕈岩、風化紋、外來岩塊)
15:30- 富岡港搭船往綠島(晚餐、住宿)
19:30-20:30 綠島(交流討論)

 鹿野高台
「花東縱谷地圖」的圖片搜尋結果

「花東縱谷地圖」的圖片搜尋結果

「鹿野高台」的圖片搜尋結果



*鹿野高台附近地圖,眺望點在龍田重劃區北方的飛行傘場。



台東縣鹿野鄉的鹿野高台。顧名思義,高台就是一個相對較高的台地地形,與北台灣的林口台地一般,其表面土壤都已經「紅化」,鹿野高台被歸在LT地形面(高位河階)上,堆積年代距今超過三萬年,是受到菲律賓海板塊擠壓後傾動所產生的階地,其表面大致上與舞鶴台地一樣,呈東高西低的模樣。由於高台南邊與鹿野溪谷間隔著大片的低位河階,使得整個溪谷看起來十分寬闊。這邊的視野,往東可以從鹿野溪谷看進延平鄉,往西可以到海岸山脈與卑南溪主流,往南則可見到卑南山的北部。卑南山北部其實是由一連串的河階所構成,大致可以看到低位河階(FT)三階、高位河階一階,其中高位河階已經受到地殼擠壓所產生的利吉斷層以及鹿野斷層所影響,而發生了傾動,使得外型看似一個平坦的V字。
「鹿野高台」的圖片搜尋結果
*鹿野高台往南眺望一景。面前大片平坦的河階地(龍田重劃區)為FT2,接近河床處為FT3面。利吉斷層在東、鹿野斷層在西,俱為逆掩斷層。



*從鹿野山旁的LT3眺望鹿野溪以南的階地
鹿野溪注入卑南溪處,由於鹿野溪沖積出來的扇地勢較高,將卑南溪主流往海岸山脈山腳擠了過去,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卑南溪侵蝕了海岸山脈山腳處,露出八里灣層。往西南方看,經由鹿野溪谷則可以看到延平鄉的原住民聚落。

  *鹿野溪注入卑南溪處,高聳的山峰為海岸山脈,主要由都鑾山層(火成岩、火山集塊岩)構成,而前方較平坦的則是由八里灣層(泥、頁岩)構成,因岩層軟硬不同形成山勢的不同,都鑾山層高聳、八里灣層低矮。
以上文章摘錄自  巴字第1024號:鹿野高台眺望[野地旅0154] 2009 年 06 月 07 日

鹿野高台─鹿野觀光茶園

鹿野觀光茶園主要位於鹿野鄉永安村及龍田村,是台東縣境開發較早的茶農區,高台觀光茶園居高臨下,視野甚佳,可近賞整齊美麗的綠色茶園風光外,也可遠眺花東縱谷以及龍田河階上方整的農田景緻。此外,台東現有的飛行傘、滑翔翼練習場,皆位於觀光茶園一帶,假日來此,常可見到花花綠綠的飛行傘翱翔天空,為茶園增色不少。

補充 
日治時期的「鹿野」,也是勇敢渡海來臺拓荒,象徵夢想與希望之地的「鹿野移民村」。西元1915年(大正四年),日本人為了紓解日本國內人口壓力,主張往南洋發展的戰略,因次選擇臺灣作為「推前統治」的戰略準備地,大量鼓勵日本人民來臺灣開拓新家園。「鹿野龍田」因為地形優勢、土壤肥沃,便成為全臺東規模最大的移民村,繁盛的時期,據說日本人口甚至高達二千人。
鹿野可以說乘載著日本政府的政治與經濟構想,移民村計畫當然馬虎不得。首先,將廣達六百公頃的龍田地區開發成猶如「大地棋盤」,走訪現在的龍田村,還能看見整齊的街道與方正的田園(熱氣球升空後也能看到喔!)。除了農業技術之外,還帶入木工、建築、自來水、路燈、家俱與日式浴桶等的製造人才來進行公共建設。不僅是日式的硬體規劃,還將日式管理風格引進東部;村內設有青年會,每月舉行村民大會,年節時會舉辦摔角競賽。

平日的上午,村內有號音催促早起,前往神社參拜後,村民便各赴田間工作,孩子們前往「鹿野尋常高等小學校」上課。該校為現在的龍田國小,創始於西元1917年(大正六年),專供移民村日人子弟就讀。至今校園內仍花木扶疏、綠木成蔭,尤其日本人最喜歡種植的松樹、樟樹與楓樹,保存至今已成為彌足珍貴的百年老樹!此外,校區內還保留了傳統的日式木造黑瓦建築;值得一訪的是「鹿野庄役場(今鹿野鄉公所)」庄長官舍,以及緊鄰的「鹿野村托兒所」,興建於西元1928年(昭和3年),為全臺最早設立的托兒所!

花東縱谷
「花東縱谷沖積扇」的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搜尋結果
花東縱谷是位於台灣東部的一個縱谷,因橫跨花蓮台東兩縣而得名,也是上述兩縣的精華地帶所在其由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擠壓形成,夾於中央山脈海岸山脈之間,南北長約180公里,東西寬2~7公里,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海拔50-250公尺不等。縱谷的地形以沖積平原為主,不少台地夾雜於其中,河流水系分為花蓮溪秀姑巒溪卑南溪三大流域,共同塑造出縱谷內的主要地景
「花東縱谷地圖」的圖片搜尋結果
蓮溪秀姑巒溪卑南溪三大水系,盤據了花東縱谷的北、中、南段。三大流域分布甚廣,交織成龐大的網絡。其源頭都在海拔二、三千公尺的高山上,因而形成了峽谷瀑布溫泉曲流河階沖積扇斷層惡地等不同的地質地形,也造就了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
「花東縱谷沖積扇」的圖片搜尋結果
高山溪流在水量暴漲時挾帶大量砂石,造成溪流谷地明顯的沖蝕與V形的切割。例如秀姑巒溪海岸山脈的大港口層屬於海洋沈積物,性較軟弱,易受侵蝕,因此在古老的年代,秀姑巒溪下遊河道侵蝕海岸山脈,切割成壯麗的峽谷,並襲奪了古花蓮溪的河道,形成了現在的廣闊河道。而新武呂溪也發生類似的現象,形成了南橫公路沿途的峽谷、斷崖。
花蓮溪 秀姑巒溪 卑南溪 照片
花東縱谷位於板塊邊界縫合帶,河川於中央山脈海岸山脈東西分流,構成縱橫交織的河流,從中、上游沖刷礫石往下游和出海口沉積,原先的谷地經過大小河流的作用,砂礫堆積形成寬大的沖積扇平原,是花蓮最主要的人口分布地帶。縱谷因為板塊的碰撞,形成不少斷層,加上三大水系的支流,大都發源於中央山脈的東側,由於地勢陡降,山高水急,溪流從高山到谷地,垂直距離雖只有短短幾公里,落差卻很大,例如位於富里的羅山瀑布及鳳林的鳳凰瀑布紅葉溫泉
利吉月世界(利吉惡地)則是典型的惡地地形。利吉層分布在海岸山脈的南端,自台東市附近沿著海岸山脈的西緣向北延展約七十公里,直到安通溫泉附近的樂合。它的標準出露地點在台東市北方約八公里的利吉村。構成利吉層主體的是一巨厚的泥質沈積物,由濁流沈積的砂岩頁岩泥岩所構成的交互層。利吉層有個顯著的特徵,出露的地方常形成惡地地形,是利吉層中的黏土質泥岩岩性利吉層成為一個複雜紛亂的非均質岩體或外來的許多不同岩塊。


花東縱谷為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兩板塊之間的縫合線,係一斷層。貫東臺灣之大斷層崖由蘇澳延長至花蓮後,進入縱谷西緣經玉里鹿野河階與初鹿通谷後,走出縱尚向南延長。此斷層崖雖因許多順河之切割其搬運之大量岩屑所填積而呈富於出入複雜山麓線,一見與斷層崖外貌有大出入,但連結中央山脈之腳時體仍呈直線狀;縱谷南端初鹿通西側為板岩山地,東露出卑南礫(可與頭嵙層對比),而雙方不整合西側為板岩山地,東露出卑南礫(可與頭嵙層對比),而雙方不整合 關係,故縱谷西緣有一南北向之大落差斷層通過無疑。地形上花蓮以與臺東以南之 臨海大斷崖部分亦呈相當標準斷層崖地形;直線狀之,局部三角切面等均可證明,但以鹿野附近的活動構造地形較為顯。

美崙臺地係海岸山脈之延長,其基盤岩層乃構成水璉礫。崙臺地西緣,與花蓮機場間有米斷層通過崖甚新鮮尚未被切割。此斷層於民國 40 年( 1951 )之大地震時亦曾再活動,係一斷 層。此層向南延長至海岸山脈之西緣,接續池上、利吉等斷;惟 縱谷東西兩斷層之 落差懸殊,故本縱谷平原係一左右不對稱之地塹。何春蓀 稱之為東臺灣裂谷, 認為其兩側皆有高角度上衝逆斷層,並且具左移性的運動。西者名中央山脈斷層,東側者為海岸。由各種證據顯示本裂谷可能於擠壓作用而形成,因為海岸山脈和中央都向著縱谷上衝推進,中間乃造成裂谷。

花東縱谷平原西兩側之沖積扇大者有二十餘個,主要分布於斷 層崖下。山麓沖積扇之發育狀態乃依谷口坡度之大小、水量多少上游部岩質及山崩之狀態與沖積扇堆後地變等而定。縱谷平原西側有大斷層崖,高有時達 1,000 1,000 公尺;斷層崖雖被切割,但西山地與東平原間有谷床坡度 與高度之劇變,故河谷出山地處呈甚陡坡因而容易形成沖積扇。木瓜溪、壽豐萬里馬鞍樂新武呂等發源於中央山脈東坡,流域廣大,因而水量甚豐岩屑之搬運亦多容易形成沖積扇;但時,一方面於山麓線形成沖積扇被削剝破壞不得長期保存其扇體 之完整。如果岩屑量比水大時,沖積形成後流潛入中形成潛 流,致使扇頂部岩屑逐漸堆高以上之中游亦開始埋積該路逐漸減小其河床坡度。谷口處之岩質軟弱時,斷層崖形成後未久即被切割小斷層兩側之高度差,因而沖積扇堆尚未達至最初崖時作用乃趨衰弱。但如花東縱谷平原西側之斷層崖,以硬堅變質岩而成不易削剝降低,故沖積扇亦發育良好。

卑南溪河系之沖積扇群,發育亦甚佳但現在已進入被侵蝕破壞階段。新武呂溪與鹿寮之二大沖積扇已被削剝,河岸露出砂礫層有時厚達 30 公 尺。本河系之沖積扇亦形成於縱谷平原西側,東者僅有小型而已。縱谷平原北段、中與南之此種沖積扇發育情形不同,可能因地盤運 動量之差。視各種沖積扇高度,花蓮溪河 系者僅 120 ~140 公尺,而卑南溪河系之中大型扇除新武呂溪外,均在 140 ~180 公尺,可能因縱谷南段之隆起 量比北段者較大使然。花蓮溪侵蝕能力弱而卑南西侵蝕能力較強,縱谷河床之坡度為其主因。大致縱谷南段坡度較大,而北段較緩,造成此種坡度上之差異,乃因縱谷南北兩段地盤升量不同使然。




相關圖片沖積扇

「花東縱谷沖積扇」的圖片搜尋結果

「花東縱谷沖積扇」的圖片搜尋結果




河階

河階是河流堆積與切割的見證。河川從上游帶來大量的礫石,在河床逐漸形成堆積層,後因地殼上升,使得河流侵蝕加劇,將河床上平坦的堆積層,向下侵蝕成新的河道,舊河床比新河床高了出來,如此周而復始,就形成了河階。

相關圖片
「河階」的圖片搜尋結果


「花東縱谷河階」的圖片搜尋結果花東縱谷河階台地上的龍田村
花東縱谷的南北兩段因受到板塊擠壓作用的不同,造成不同的地形景觀。光復以南的縱谷因板塊的擠壓產生抬升作用,在南段縱谷中形成許多河階地形,而且是多重階梯狀的河階地形;但是光復以北區域,縱谷是屬於張裂環境,縱谷已下陷作用為主,因此沒有河階地形發育。


池上大坡國小(池上斷層、溜滑梯等錯動)
「池上大坡國小」的圖片搜尋結果

大坡國小操場東側的小山丘斜坡就是池上斷層的斷層崖。學校從民國60年到74年三度修建邊坡擋土牆,第三次所建的溜滑梯後來上翹變形;86年第四次整建,發現斷層的地質露頭,張勝雄校長堅持保留變形及壞裂部分,做為戶外地質教室。為了監測地表的斷層活動,中研院研究人員於民國87年在此斜坡上裝置兩組「地殼變形精密測量儀」,連結兩個板塊,進行紀錄。張勝雄校長退休後,不管風雨晴陰,依舊每早7點準時到測量儀記下數據,未曾中斷。從87年到92年,大坡國小紀錄了0.9公厘到2公分的變化,乾季時位移作用幾乎停止,雨季時相對加快。但在92年大地震後,累積到93年4月,居然產生10多公分的位移,並造成新的破裂。

  若想瞭解大自然破壞的力量,建議走一趟大坡國小。從擋土牆中央溜滑梯下混凝土結構的隆起斷裂,和擋土牆南側邊緣位移、排水溝被擠壓等現象,最有助於認識縱谷斷層。

池上斷層,臺灣東部的地震斷層。具左移性質之逆移斷層,位於花蓮縣和臺東縣,長約65公里,歸為第一類活動斷層。 斷層由瑞穗東南方一帶向南南西延伸至池上東南方,錦園南方萬安附近,斷層面則呈現上陡下緩的向東傾斜曲面,接近地表傾斜約60度,至深度約25-30公里處則轉為接近水平。此斷層的滑移速率遠比美國聖安德列斯大斷層快,同時池上逆斷層的特性也打破一般認為平移斷層才會有斷層潛移的觀念。

  ç›¸é—œåœ–片   ã€Œæ± ä¸Šä½ç½®ã€çš„圖片搜尋結果

「池上斷層」的圖片搜尋結果


相關圖片


「池上大坡國小」的圖片搜尋結果



「池上大坡國小」的圖片搜尋結果
3.JPG

13.JPG

15.JPG

16.JPG

17.JPG

相關圖片

18.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