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閱讀文本─大溪 一個市鎮的誕生

歷史課閱讀文本─大溪 一個市鎮的誕生 整理者 邵偉達老師
大溪區位於桃園市境內,鄰近龍潭區、復興區,以及新北市三峽區。在地形上,大漢溪(大嵙崁溪)至中貫穿而過,將大溪地區一分為二。其中,河流的西側為桃園臺地,東側近山地區,大溪聚落便在大漢溪兩側的河階地形上出現。大溪原名為「大姑陷」,便為當地原住民對大漢溪「Takoham」的譯音。

「大漢溪」的圖片搜尋結果

「大漢溪河階」的圖片搜尋結果

清朝乾隆年間,漢人陸續進入大溪地區拓墾,並在當地逐漸形成聚落。早期大漢溪的航運可連接淡水河,外地貨物利用海運輸送到淡水河下游的淡水、艋舺與大稻埕,接著再以河運向上游輸送,航線經過大漢溪,最終以大溪為終點。

相關圖片 「崁津歸帆」的圖片搜尋結果

各地的貨物在大溪上岸後,再以陸運輸往新竹、桃園各地,而各地的產物也集中於大溪,再利用大漢溪的水運向外輸出。當貨物運抵大溪後,船隻停泊在岸邊,以纜樁與纜繩固定船隻後,搬運工人便沿著碼頭旁的階梯將貨物運送至市集上,形成「之」字形的「碼頭古道」。「崁津歸帆便成為大溪著名的美景
 

當時外銷的主要貨品是茶葉靛青,後來樟腦業採煤業也隨之興起。當時大溪是桃竹苗地區最繁榮的都市,許多國外商行在大溪設立分行,商務十分忙碌,下街(和平路)上街(中央路)也陸續開始聚集店家,並形成繁榮的商街。

  
清領前期,最早進入大溪拓墾的主要為漳州籍的移民,嘉慶年間,當地的漳州移民集資興建福仁宮,供奉開漳聖王為主神,後來隨著前來大溪開墾的各地移民漸多,「福仁宮」內陸續奉祀保生大帝三山國王,並由各籍移民輪流主辦祭祀,之後也陸續奉祀福德正神媽祖等神祇,這象徵當地移民的族群融合。另外,乾隆年間,當地經營米業的李家創設「李金興商號」,之後為了方便貨物運輸,修建月眉地區至大溪街區間的「月眉通路」道光年間李家李有慶考中秀才,之後更高中舉人,李家便將原有古厝擴建而成今日的「李騰芳古宅」

福仁宮歷史達百年 
日治時期後,日本政府大力的發展大溪地區的茶葉樟腦煤礦產業。當慈臺灣人簡阿牛也順勢投入製腦業與礦業,並開啟其事業版圖。之後,簡阿牛經營事業成功,不僅財富急速增加,更累積了豐富的人脈,明治13(1910)獲得臺灣總督府所授予的紳章,大正10(1921)更被總督府任命為臺灣總督府評議會議員。之後,簡阿牛在日本人住家和日本商店所在的新南街(中山路)興建了規模雄偉、裝飾華麗的「建成商行」,顯現出當時大溪地區經濟發達的榮景。

相關圖片 「簡阿牛」的圖片搜尋結果
西元1920年代開始,因桃園大圳完工,導致大漢溪溪水枯竭,加上淡水河淤塞等因素,導致大漢溪的航運逐漸衰退。此外,茶葉、煤礦等貨物因運費考量,不再透過經由大溪的河運,而改由三峽至鶯歌銜接鐵路運輸;又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性經濟不景氣,使大溪的發展陷入谷底。大漢溪的河運斷絕,大溪的黃金歲月也隨之結束。

  相關圖片  「桃園大圳」的圖片搜尋結果


西元1930年代起,日本政府開始在大漢溪畔的崁津公園內(中正公園)興建忠魂碑、大溪神社、公會堂、武德殿等建築。其中忠魂碑與大溪神社已毀損,今日僅留存遺跡。中正公園內的「復興亭」即為「忠魂碑」的遺址,基石尚在,舊址已成為一座中國式的圓形涼亭;大溪神社的舊址則已變成一座三層樓高的「超然亭」。然而,公會堂則成了蔣介石總統的行館,象徵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武德殿則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相關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