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冊L6河流作用與地形

高一第一冊L6河流作用與地形


河流作用
當河水流動時,會沿三個方向進行侵蝕:
向河床底部刻深的加深作用
向河床兩側沖刷,而使河道變寬的加寬作用
使河谷源頭不斷崩塌後退,河流逐漸變長的加長作用
 河床坡度愈陡、流量愈大、河道愈窄,流速就愈快,河流向各方向的侵蝕就愈強
河流侵蝕下來的物質,隨即被水流往下搬運。搬運能力與流速及流量成正比,若坡度減緩、流幅變寬或流量減少、泥沙增多,搬運能力減弱,便開始堆積。
通常河流隨時隨地同時進行侵蝕、堆積作用,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河床的侵蝕和堆積達到了平衡狀態,水流動力正好消耗在搬運水中泥沙和克服水流摩擦力,這時河流縱剖面將呈現一
條圓滑下凹曲線,稱為均夷剖面


河流侵蝕作用
按照侵蝕的形式,河流侵蝕作用亦可分為水力作用、磨蝕作用、磨耗作用和溶蝕作用。
河流的水力作用指流水對岩石的直接沖擊力,其大小與流水量及流速成正比。
磨蝕作用主要由流水中的搬運物所造成;搬運物不斷的磨擦河道兩旁及河床,使河道擴闊和加深。
磨耗作用則指河中的搬運物互相碰撞磨擦,逐步變小及變圓。溶蝕作用是河水溶解河岸兩旁及河床岩石的可溶礦物,並以溶液形式帶走。一般來說,水力作用及磨蝕作用是較為重要的。
河流侵蝕沿著三個方向進行,分別為朝著河源、河床及兩旁河岸。向源侵蝕(headward erosion)使河道朝上游方向延長,下蝕(downcutting)使河道加深,而側蝕(lateral erosion則使河道變闊。
水力作用(Hydrolic Action)-河水之動能可產生沖撃力量,並對河床之底部及兩側產生破壞及侵蝕作用。在河流上游,沿基岩裂縫可將大塊之岩石沖刷下來,以流水挾帶前進;在下游則沖刷河流兩岸及河床底部的鬆軟沈積物


溶解作用以石灰岩區地區較為發達,主要為河水進入岩石的裂縫而產生的溶蝕作




搬運作用
河流的搬運作用是順流而下的,被流水搬運的東西稱為搬運物(load)。河流搬運的能力,與徑流速度及流水量成正比。流水搬運的形式有四種:被溶解礦物以溶液形式搬運;細小的泥沙顆粒以懸移形式搬運,隨波逐流;較大的碎塊以躍移形式搬運,偶爾被水流從河床捲起;巨石及其他笨重的東西則以推移(traction)形式搬運,祇在水流較快、水量較多的情況下,才被水力推動,貼著河床蠕動或滾動。
沉積作用
河流的沉積作用使搬運物停止前進而積聚,變作沉積物(sediment),可以發生於河道上的任何一處。河水的搬運作用會產生一種分選(sorting的效果,令搬運物按大小和重量依次沉積:粗重的在先,細小的在後;若沉積急速時,便不會有這種分選作用。
沉積作用的出現,主要因為流水速度減慢,或流水量減少。
流水減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河道上有障礙物(如巨石)、湖水或海水的頂托、河流坡度突然下降(如從山區進入平原)、及流水量減少等。而令流水量減少的原因則有河水分流、河流經過透水岩層或表層疏鬆地區、河流進入蒸發量高的乾旱地區、洪水下退、及持續晴朗(旱季時更為明顯)等。


地表經長期的河流侵蝕、堆積作用,原本崎嶇的地形會變得平坦。此一過程大致可依地表起伏和河道特性,分成幼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三階段

按照河谷的型態和地形,河谷的發育史可分為幼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三個
階段,這個理念最早是由美國的戴維斯W. M. Davis)所創立的學說。

幼年期的河川,山高谷深,瀑布、急流到處可見。壯年期的河川,河谷逐漸寬闊,瀑布急流消失。老年期的河川,河道平緩,河水流速慢,山地逐漸夷平,侵蝕與堆積作用近乎停頓。
然而,地表的實際樣貌是河流上游河谷類似幼年期,中游河谷類似壯年期,下游河谷則類似老年期
在河流地形發育過程中,如地殼抬升或海平面下降,使侵蝕基準相對下移,則河流的侵蝕能力增強,河流地形因而回復到較年輕的階段,稱為回春作用

回春作用後,河流會重新進行另一輪迴的侵蝕、搬運與堆積,此一過程稱為侵蝕輪迴
河流地形<br />侵蝕輪迴<br />P.40<br />
河流地形
河流地形包括侵蝕地形、堆積地形以及侵蝕和堆積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
一、河蝕地形
河流侵蝕所形成的地形,簡稱河蝕地形,主要出現在河川的中、上游地區,以峽谷和瀑布最為常見。
 
峽谷是指兩岸谷壁陡峻,深而狹的谷地。臺灣東部的太魯閣峽谷,由於陸地抬升加速立霧溪的向下侵蝕,使兩岸谷壁高聳達千餘公尺
太魯閣峽谷


  

 
 

                            科羅拉多河下切再經過風化作用的美國大峽谷(廖偉國老師拍攝)

瀑布是指從河床陡坡或懸崖處傾瀉而下的水流。
河流經過斷層線或軟硬不一的岩層時,河床高度可能出現幾近垂直落差的變化,使河水從高處向下傾流,形成瀑布,如美國尼加拉瀑布。

若河川主、支流交會,主流河床較低,支流河床較高,也會形成瀑布,如桃園市復興區的小烏來瀑布
十分瀑布
 
十分瀑布位於臺灣新北市平溪區,為台灣鐵路支線平溪線的著名景點。地處基隆河上游瀑布群。十分瀑布落差高度約20公尺、寬度約40公尺,岩層傾向與水流方向相反,屬逆斜層特徵壯麗的水瀑、磅礡的氣勢,為臺灣最大的簾幕式瀑布


河川中上游的河床,也常因河水挾帶砂石,而被磨蝕成略呈圓形、向下凹陷的壺穴,如基隆河上游的河床
石碇壺穴



河流地形<br />河蝕地形<br />P.40<br />硬岩、多急流或發生回春作用的河川上游,石塊挖鑽河床形成圓形凹穴<br />基隆河上游<br />壺穴<br /> 二、河積地形
由河流堆積作用所形成的地形,簡稱河積地形,主要發生於河川中下游,以山麓沖積扇、氾濫平原和三角洲最為常見

當河流流出谷口時,因坡度變緩、流速驟減,水流搬運力降低,遂以谷口為頂點向低處堆積成扇狀面,稱山麓沖積扇

由於沖積扇扇頂砂礫較粗、孔隙較大,地面水容易下滲為地下水,至扇端再呈帶狀滲出,形成湧泉帶。扇頂由於透水性佳,多以果園等旱作農業為主;而扇端湧泉帶因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常見水稻種植,並成為聚落發生的地點。例如,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等聚落,即因位於扇端,以湧泉充足而得名

展示照片
從蘭陽溪上游俯視,可見左岸有數個顯的沖積扇,沖積扇已都開墾成蔬菜種植區,以及群居部落

展示照片
石頭溪沖積扇,扇端可見被溪流截切至少三次。(台7甲7.5 km)

展示照片
組成沖積扇的砂石結構鬆散,扇端附近地下水容易匯集,圖中為扇端附近挖開地表成水池,供農作物灌溉用水
蘭陽溪沖積扇圖 取自 
蘭陽溪上游的沖積扇  文/圖:江協堂(國立宜蘭大學講師) 蘭陽博物館43期



在河流中下游,若遇洪水,河水往往溢出河床,並攜帶大量泥沙在兩岸堆積,日久堆積成氾濫平原,如恆河下游的氾濫平原
氾濫平原地勢平緩,取水方便,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但為防止水患,常需在河岸加築堤防,以策安全
氾濫平原

 當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時,搬運能力減弱,攜帶的泥沙遂以河口為頂點,堆積成向海或湖伸展的三角形沖積地,稱三角洲,如黃河三角洲。三角洲地勢低平,水道歧多,常有水患,若能解決水患問題,則可成為人口密集區, 如長江三角洲。



 
湄公河三角洲
河流地形<br />河積地形<br />P.40~41<br />位   置<br />上游<br />出谷口<br />河床河岸<br />出海口<br />下游<br />
三、河蝕和河積共同作用的地形
河流地形的形成,同時受到侵蝕與堆積作用的影響,如河階、曲
河階
當河流侵蝕基準下移時,會在原有的氾濫平原重新下切侵蝕,使舊河床在兩岸成階狀地形,即為河階
河流地形<br />河階<br />P.<br />回春作用<br />
由於河階具有平坦、近水源、較無水患等優點,是許多聚落、耕地分布的地區,如桃園市 大漢溪上游的角板山河階
大漢溪上游的角板山河階
大漢溪的河階群<br />P.<br /> 台北盆地形成前,古大漢溪和古新店溪是獨立入海的兩條河,大漢溪自源地以降,河道多有曲折,在石門以上呈東西走向。早在台北地區還是一片山地時,大漢溪在石門流出山區後,就直接由石門直接向西逕流入海。台北下陷成盆地後,古新店溪轉往北流,同時加速了上游的向源侵蝕作用,源頭逐漸向南切割山谷,於是越來越靠近山谷另一邊的古大漢溪大約在三萬年前,於石門發生河川襲奪,古新店溪切穿山谷,地勢較低的古新店溪將古大漢溪襲奪,大漢溪於石門附近直角轉彎,下游的大漢溪改道北流,轉向北北東流入台北盆地,現今的桃園台地群是大漢溪被襲奪前所堆積的古石門沖積扇。大漢溪改向後流量增加,侵蝕基準下移,導致河流急速下切,原有的河道因而形成高起的河階地,遂在大漢溪沿岸有數層與河流平行的直行河階地形,形成規模龐大之大溪河階群


於大漢溪左岸眺望大漢溪右岸河階

在大溪河階群之中,面積較大、較明顯的河階台地稱為「坪」,例如:阿姆坪、大溪坪、大灣坪。最高的一階就是地名為「三層」的地區,次一階的地區地名就是「二層仔」,最低的一階也就是「月眉」地區。位於上下階中間的第二層,既沒有上層山區蜿蜒的交通不便,也沒有下層窪地的水患之虞,適合開發與居住,因此成為最早開發、也是繁華所在的大溪市中心


當河床上砂礫障礙使水流偏轉,或兩側岩層軟硬不一而造成差別侵蝕時,河道常呈彎曲。在彎曲處,逐漸形成以侵蝕為主的凹岸和以堆積為主的凸岸,這種地形稱為曲流曲流兩岸因侵蝕和堆積作用持續進行,常使河流曲度增加,以致水流不暢而易生水患,在河川整治過程中,遂以人為方式加以截彎取直




 
基隆河曲流截彎取直

河流地形<br />曲流<br />P.41<br />建港地點<br />聚落地點<br />

河川襲奪
相鄰的兩條河流,在發育的過程中,低位河因向源侵蝕而使河谷上源與高位河相遇,進而襲奪其河水的現象,稱為河川襲奪

此時低位河稱為襲奪河,而被襲奪的河川,其上游河段改向流入襲奪河,稱改向河;其下游河段則因源頭被奪,稱斷頭河。襲奪河因流量增加,
改向河因侵蝕基準下移,侵蝕力皆增強,出現回春作用;斷頭河則因水量減少,堆積較盛
桃園台地原是古石門溪沖積而成的古石門溪沖積扇,大約在25,000年前,淡水河襲奪古石門溪,形成現在的大漢溪。大漢溪因流量增加,侵蝕力增強,在沿岸形成不少河階,並在下游堆積成臺北盆地的盆底平原。古石門溪沖積扇上的分流,則演育成現在的南崁溪、老街溪等 







25 則留言:

  1. 看完後,讓我了解海岸地形。
    以及桃園台地如何形成的。

    回覆刪除
  2. 看完這篇之後,使我更了解河流的作用
    普10319

    回覆刪除
  3. 之前不太懂河流作用,看完這篇重點後,讓我比較瞭解了
    普10318

    回覆刪除
  4. 河階的產生是因河流發生回春作用 牛軛湖的產生是曲流截彎曲直所形成
    普10306

    回覆刪除
  5. 看完了這篇,我發現河流原來可以造成那麼多的地形景觀,真的太神奇了
    普103 14

    回覆刪除
  6. 普103 34
    原來河流也會互相襲奪,更呀意的是,居然是低為搶高位

    回覆刪除
  7. 看完之後讓我知道一條河流可以造成這麼多種不同的地形 普10328

    回覆刪除
  8. 河流能延伸出許多的地形跟主題,考試前需多加熟讀 普103 31

    回覆刪除
  9. 看完後,我覺得水真是奧妙啊~
    普10320溫玉平

    回覆刪除
  10. 看了這篇文章 大致了解襲奪河的概念了

    回覆刪除
  11. 之前覺得河流有點難,但看完後有比較了解了
    普10321 劉育華

    回覆刪除
  12. 這邊文章讓我加深了對河流的作用
    pu10309

    回覆刪除
  13. 看完這篇文章讓我對河流了解更多了~
    普10303林立心

    回覆刪除
  14. 尼加拉瀑布真的好美❤️好想親自去看看!還有看這篇文章比看課本輕鬆~讚哦
    #開闊地理眼
    Pu10343

    回覆刪除
  15. 看完後讓我對河流地形了解更多
    Pu10308

    回覆刪除
  16. 看完這篇文章後 我對河流的侵蝕堆積溶蝕襲奪等等作用更加的了解 普10301吳凱琳

    回覆刪除
  17. 讓我更加了解河流作用了!
    普101 7

    回覆刪除
  18. 看完這個更了解了河流作用以及搞懂了回春作用
    普10103

    回覆刪除
  19. 對這個章節有更深入的了解,圖片也很好看
    普10108李清容

    回覆刪除
  20. 河流中下游,若遇洪水,日久堆積成氾濫平原。有肥沃土地
    普10117

    回覆刪除
  21. 看完後讓我終於了解了回春作用
    普10304林怡汝

    回覆刪除
  22. 因為河流的某些影響讓人們生活更方便 像沖積扇
    pe103 27

    回覆刪除
  23. 看完後讓我河流對我們對來哪些好處與壞處pu10328

    回覆刪除
  24. 看完這篇文章讓我更加了解PU10337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