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一第二冊L6工業發展補充資料之五台灣產業發展過程

台灣工業發展得年代
民國50年以前
主要是以林產品初級加工為主,工業發展較緩慢。
民國50年以後
紡織食品電子零件組裝等勞力密集工業興起,成為臺灣主要外銷產品
民國70年以後
十大建設完成後,鋼鐵機械石化等重工業發展快速;電子資訊業也開始蓬勃發展。
民國80年以後
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產業外移
國內工資上漲,許多勞力密集的產業,外移至東南亞中國,以取得廉價勞力,以便節省成本。


台灣工業發展歷程圖


◎台灣產業發展過程
(一)     台灣產業發展的歷程:四、五十年代,以發展【勞力密集產業】為主體;八十年代以後,台灣產業發展以【資本或技術密集產業】為主。
(二)     政府並自民國四十二年起至八十六年的四十五年間,推動十二期國家建設中期計畫,因應不同的問題,擬定不同的對策。例如:
1.四0年代【進口替代】->以推動勞力密集工業的進口替代為產業政策發展重點。這段時間政府致力改善整體經濟環境,除積極輔導民營企業發展外,並採取關稅保護、鼓勵出口及獎勵外資及僑資等措施,使工業發展朝進口替代方向發展,以建立勞力密集產業、達成節省外匯之目的。
2.五0年代【出口擴張】->以推動勞力密集工業的出口擴張為產業政策發展重點。這段時間由於國內市場趨於飽和,進口替代工業成長趨緩;農村中隱藏大量失業人口,加上資本設備及原料進口大幅增加等經濟情勢的變化,因此政府採取「外匯貿易改革方案」,簡化匯率、放寬進口限制、實施「十九點財經改革方案」,實施「獎勵投資條例」及「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透過現代化財經行政體系與優良投資環境的建立,來發展勞力密集出口產業。
3.六0年代【第二次進口替代】->以推動重化工業進口替代為產業政策發展重點。由於五十年代經濟的加速發展,產業發展所需基本交通及電力設施供應相對不足,形成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另勞力密集出口工業所需大量原料及零組件皆賴進口,極易受外在因素影響,因此政府決定發展重化工業,自行生產化纖、塑膠、橡膠、鋼鐵等基本原料,一方面掌握中、下游出口工業加工所需原料供應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則藉既有原料之需求規模,發展重化工業,帶動工業的升級,並達到減少外匯開銷之目的。
4.七0年代以推動技術密集、【高科技工業】的發展為產業政策重點->進入民國六十年代後期,基層勞工漸感不足,工資開始明顯上揚,加上七十年代中期以來,新台幣大幅升值,以及民眾環保意識高張,工業用地取得困難,勞力密集產業在國內已失去生產利基。政府為維持出口競爭優勢,遂以技術密集度高、產業關聯度高、附加價值率高、能源密集度低的策略性工業,如機械、資訊、電子、電機、運輸工具等工業為發展重點。希望透過新興工業及關鍵技術的建立與取得,來推動產業升級。這段期間,政府完成與擴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積極發展電子資訊產品、積體電路、新材料及自動化設備。透過交通銀行的融資及行政院開發基金的配合運用,對策略性工業及重要生產事業提供長期低利融資;制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透過對研發、人才、防污及自動化等功能性租稅獎勵,來鼓勵民間企業研發創新,帶動產業升級。此外,政府也鑒於七十年代中期,由於總體經濟失衡漸趨嚴重,不但貿易順差過引發貿易摩擦,對於超額儲蓄增加、公共投資不足也易形成泡沫經濟,因此,政府在這段期間除了加速產業升級外,在產業政策方面的重點,即是:確立經濟自由化、國際化與法制化之發展新方向。

8 則留言:

  1. 現在的工業愈來愈發達 甚至將產業外移去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pu10235陳韋安

    回覆刪除
  2. 全球工業發達 如果只在台灣的話可能就比不過其他國家了 所以到仙境國家學些工業上的技術也很好PU10207

    回覆刪除
  3. 台灣屬於工業發展極快的國家,成為世界各國驚嘆的國家

    回覆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5. 普10313程琳 台灣雖然小 發展的程度卻非常的快速 經濟起飛當然好 只希望環境汙染能減緩 台灣能越來越好

    回覆刪除
  6. 隨著時間台灣正在改變,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pu103 #42 劉軒

    回覆刪除
  7. 台灣的工業,經濟發展的程度都愈來愈好了。在世界上也會有立足點。普102 25

    回覆刪除
  8. 台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連南韓都比不上台灣,台灣曾經有一段經濟起飛的年代,但是現在卻因為政府的種種不當政策以及中國的打壓,現在就連南韓都遠遠超過台灣,希望以後能夠好好檢討再進步
    Pu10343 蔣博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