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冊L9地形作用補充資料

以下文章來源 野柳地質公園http://www.ylgeopark.org.tw/content/landscape/Sight.aspx
野柳奇景介紹
野柳岬
野柳的地層主要由傾斜的層狀沉積岩所組成,海岬與海灣的形成是因軟弱的岩層被侵蝕後凹入形成海灣,而堅硬、抗蝕力強的岩石便相對突出形成海岬。
遠眺野柳岬時,它就像隻烏龜般俯臥在海中,所以又稱為”野柳龜”。野柳早期為大陸帆船至基隆港貿易的必經航道,因海域險惡,經常發生船難。因此民間傳說昔日有烏龜精潛伏在海中作祟,玉皇大帝得知消息,便命仙女騎著大象,手持寶劍下凡收妖。仙女抵達野柳時,對著烏龜精大罵:「你這野蠻的野柳龜,害人無數,我這寶劍一下,讓你不死也半條命。」,烏龜精中刀後元氣大傷,之後每當天候惡劣時,野柳岬便會冒起一股白煙,村民看到便會說:「半死的野柳龜又在喘息了。」 








單面山
是指一翼坡度陡急、另一翼坡度較為和緩的山形。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地層被不等量抬升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地形。
野柳當地擁有兩座單面山,兩座單面山之間有著狹長的海蝕平台相連,為了區別起見,在野柳地質公園入口處附近的單面山以「大單面山」來稱呼,而位於岬角末端深入海中的單面山,則用當地人慣稱的「龜頭山」來區別。 在大單面山的觀景亭上除了可以遠眺整個野柳岬,還可以從岩壁上發現一層層造山運動所留下擠壓、扭曲的痕跡,以及整齊排列在海蝕平台上的燭台石、薑石和蕈狀岩。

風化作用
當位於地底深處的岩層,漸漸地暴露到地表時,由於壓力減小,使得有些岩石產生了裂痕,因此岩石和空氣與水的接觸面積增加,慢慢地使岩石因內部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或受到熱漲冷縮的物理作用,變為疏鬆而破碎,最後甚至變成沙、泥和土壤,這種作用便稱為風化作用。 野柳地區位於亞熱帶,氣候溫和且潮濕,一年之中約有半年的時間處在強烈東北季風吹拂,以及海浪侵蝕作用之下,風化作用因此而進行得較為快速,不但使岩石更富色彩上的變化,也因為地下岩層的特殊構造而生成各式各樣的奇岩異石。

風化紋
在許多地方,常可以看到岩石的表面,尤其是在有裂縫的地方,有著如圖畫般的褐色花紋,這就是一般所稱的風化紋。野柳地區的風化紋,圖案之美,渾然天成,實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欣賞價值極高。
自然界中的水和空氣,常常會沿著岩石的節理進行風化作用,若水中或岩石內含有鐵的成分,在長期風化作用的結果之下,鐵質成分會氧化而生成氧化鐵,顏色也轉為褐色或咖啡色,氧化作用越完全,風化紋的顏色也越深。
有時風化後的氧化鐵會和旁邊岩石內的小沙粒,或是其他物質再結合、膠結,使得硬度變大。若硬度大於周圍岩石,則會突出形成小脊;反之,則會下凹甚至有些會在裂縫處,沉澱出許多含鐵的化合物,各有不同的變化。

蜂窩岩
堅硬的岩石上因差異侵蝕、風化而布滿大大小小的坑洞,猶如蜂窩一般,即稱為蜂窩岩,例如蕈狀石的頭部就是一種蜂窩岩。 





風化窗
岩塊的表層在風化作用差異侵蝕下而呈現窗櫺狀的外形。凹陷的外形扁平,一片片地鋪攤在表面,讓表面滿是大小不一的坑洞,猶如在地上開的一格格小窗戶,風化窗之名便由此而得。 



蜂窩岩與風化窗的成因
蜂窩岩和風化窗的形成都是由結核上的生物碎屑所造成的,形成步驟分為三階段:
  • 富含生物碎屑:結核裡面有許多貝類和海膽碎屑,密密麻麻布滿整顆結核。
  • 溶蝕成小洞:生物碎屑被海水溶解,或因岩石崩解,在結核表面形成一個個小洞。
  • 形成蜂窩岩:海水的鹽分繼續進行崩解作用,逐漸將小洞擴大,於是形成蜂窩形狀。

蕈狀岩
野柳的海蝕平台上有兩群外觀似磨菇,上部有一個粗大的球狀岩石,下方是較細的石柱佇立著,這種岩石稱為蕈狀岩。野柳最著名的蕈狀岩便是女王頭。
蕈狀岩形成過程分為三階段:
  • 岩層間有兩組破裂的節理,大致垂直於海平面,於是海水容易沿著節理侵蝕,而形成一列列類似柱子的岩柱。
  • 岩柱的上層是含鈣質的砂岩層,比下方的岩層較堅硬,在同樣的海水波浪、季風及烈日等共同因素作用下,發生了差異侵蝕,上方鈣質的砂岩層較耐侵蝕,而下方的岩柱較容易被侵蝕,久而久之,形成上粗下細的蕈狀岩。
  • 蕈狀岩受到持續的板塊擠壓作用,逐漸隆起而脫離海水面,一旦脫離海水面受到不斷進行的風蝕、雨蝕等大自然作用,便慢慢形成現在所見的蕈狀岩,而且會繼續接受大自然的雕塑。
依蕈狀岩頭部、頸部的差異狀況,可將他們分成三類:地勢較高的「細頸形」、中間的「粗頸形」以及地勢較低的「無頸形」。許多細頸形的蕈狀岩石因負荷上部大岩塊的支撐力較弱,若遇地震或是颱風暴浪,則有瀕臨倒塌的危險。
蕈狀岩受到風吹、日曬、雨淋之後,會慢慢被侵蝕成各種形狀。大致的過程便是由原來的鈣質砂岩中,形成無頸狀,繼而被侵蝕成粗頸狀。隨著時間過去,再被侵蝕成細頸狀、乃至於因無法支撐蕈狀岩頭部而成斷頭狀。如果在細頸型的頸部,無意中的觸摸膠結不良的沙粒,會使砂礫因而掉落,加速演育成斷頭狀。


薑石
岩層中含有不規則結核,當結核周圍較軟的質地經侵蝕後凹下,使得較硬的結核露出地表,接著再經風與海浪侵蝕,形成飽經風霜的粗糙外表。薑石表面縱橫交錯的紋路,則是當結核還深埋在地層中時,因地殼擠壓所造成的破裂面。這些類似老薑根節的紋路,在地質學上稱為「節理」。因粗糙的外表,再加上灰中帶黃的色澤,與做菜用的老薑十分相似,所以稱做薑石。
野柳地區含有薑石景觀的岩層厚度大約在50公分左右,從海岬的東北端延伸到西南端,呈連續的帶狀分布;由於地層傾斜,在海岬東北段的海崖上以及海蝕平台上都可以看到。 



結核
將野柳的岩層切開來看,可以發現當地岩層就像一塊3層的夾心蛋糕
  • 第一層為蕈狀岩層,上部為厚約2公尺的鈣質砂岩,下部為黃褐色砂岩組成。
  • 第二層為薑石層,上部為內含不規則團塊的砂岩,下部由黃褐色砂岩所組成。
  • 第三層為燭台石層,為砂岩內含球狀塊石所形成。
這些包藏在地層中的鈣質砂岩及塊石,質地堅硬,在地質學上稱為「結核」,是造就野柳千變萬化地形奇景的關鍵。

燭台石
公園內最奇特的小地景,燭台石略呈圓錐狀直立於地面,直徑約在0.5~1公尺之間,上細下粗,頂部中央有含石灰質的圓形結核,周圍有環狀溝槽,如同蠟燭台一般。
燭台石的形成分為三階段:
  • 露出燭火:燭火其實就是岩層中的一顆球形結核,顆粒並不大。由於結核比周圍的砂岩堅硬,較能抵抗海水的侵蝕,因此當海水侵蝕掉砂岩時,球形結核便微微突出於地面。
  • 挖出溝槽:海浪打在結核上,很自然的會圍繞著結核四周流動,於是便逐漸侵蝕掉結核周圍的砂岩,向下挖出一圈溝槽,圓球狀的結核便漸趨成型。
  • 切割出燭臺:由於結核外圍有一帶環圈,十分堅硬,因此海水便依著這個環圈的形狀向下切割、侵蝕,漸漸雕出圓錐狀的外形,「燭台」便巧妙而生。時間一久,燭台被海水越雕越修長,完成了一座唯妙唯肖的燭台石。
野柳當地有一俚語描述燭台石附近的景觀:「石鐘、石乳、鯉魚逆水、老鼠吃貓乳(台語)」,石鐘是指最左邊的燭臺石,狀似一口大鐘倒置於此;石乳是指若不看最右邊的燭臺石,另外兩顆的形狀,如同女性乳房一般;鯉魚逆水是指當海岸邊風浪大時,浪花自鯉魚石背後濺起,猶如鯉魚自大海中逆流躍出一般;老鼠吃貓乳則是形容當地多暗礁、海浪強大,每當東北季風來臨時,此處紫菜及髮菜生長特別旺盛,但岩石相對也特別濕滑,相當危險。早期當地居民因生活困苦,常需冒險到此處採紫菜及髮菜以補貼家用,就像老鼠偷吸貓奶充飢一般,換取生命的延續。

海蝕凹壁
海崖下方接近海水面處,因為波浪侵蝕作用強,常會使得崖壁上被挖蝕成凹壁。因此,通常可由海蝕凹壁的位置推測各時期不同海平面的高度,看出海水面的升降情形。而海蝕凹壁再繼續發育便可能形成深入海崖的洞穴。 

海蝕崖
當連續的海蝕凹壁不斷受到海水侵蝕,造成上方岩盤因底部支撐力降低而崩落退後,形成垂直的海蝕崖、以及高度與海平面相近的海蝕平台。 

海蝕平台
海浪不停地掏刷海崖,時間一久,海崖逐漸崩退,形成與海平面近乎同高度的平坦岩台,這種地形稱為海蝕平台,也稱為波蝕棚。

海蝕洞
波浪淘蝕海岸岩石,遇到脆弱易崩或天然破裂面發達的地方,常在濱線的高度,沿著脆弱地帶深入侵蝕,造成海蝕洞。「情人洞」便是一個規模巨大的海蝕洞。 





海蝕壺穴
海岸岩石表面原本就有一些因差別風化而產生深淺不一的凹穴,當海水挾帶著石粒進入凹穴,石粒受到海水的旋轉帶動,與凹穴內部產生摩擦,不停地向下以及向四周鑽挖,伴隨著風化作用的進行,於是凹穴日漸擴大加深,成為一個深井似的海蝕壺穴,因此在海蝕壺穴中通常都會有石粒的出現。 


溶蝕盤
在海蝕平台區,面積較大的平坦窪地上經常蓄積海水,導致岩體發生溶蝕的現象,造成一片盤狀的平淺凹陷區。溶蝕作用包括了岩石內礦物與海水的化學作用及重複乾濕、鹽結晶風化等所造成的岩屑剝離作用,有時候也會有鈣質沉澱在盤底,形成較堅硬的一部份。 



節理
海岬形成的過程中,由於岩層受到推擠,形成一道道裂縫,稱為節理。節理由外觀上看來跟斷層相當接近,但在破裂面兩側的岩層並沒有沿著裂面發生相對的移動,這是節理與斷層主要的不同處。節理的大小寬深,沒有一定的規律,有的間距僅數公分,有的可寬達數公尺。以野柳為例,間距小者如豆腐岩,大者如海蝕溝,有的還要以橋樑溝通兩邊。
節理地景種類可略分如下:
  • 海蝕溝:波浪沿著岩層的節理面進行沖刷、侵蝕所形成。
  • 緊閉型的節理:降雨時,雨水滲入岩層中並溶解部份化學物質或礦物質,再經日光曝曬,岩石中的水份經由節理蒸散至空氣中,原本溶解的化學物質及礦物質便殘留在節理四周,產生一圈圈的風化紋。
  • 豆腐岩:海水沿著兩組相互垂直的節理,侵蝕成方格狀的地形。

豆腐岩
豆腐岩的形成,需要有兩組相互交錯的節理。在海水的侵蝕作用下被切割成一塊塊的方格,狀似豆腐,故稱為豆腐岩。
走在通往大單面山的階梯上可往左邊海面俯看,那裡有野柳最完整的「豆腐岩」,整齊地平鋪在海崖的崖角。 



海蝕溝
由於節理與岬角延伸的方向垂直,節理面受波浪侵蝕而擴大成海蝕溝。在野柳地質公園中有許多小橋是為了跨越這些海蝕溝所設置的。 




生痕化石
在野柳地質公園中,隨處可見地上有許多長條狀或管狀的痕跡,這些就是以前沙地中的生物所居住的孔穴,隨著沉積物不斷的堆積、膠結後變成沉積岩的一部分。而這些在沉積岩中所遺留下來早期生物居住的痕跡,就稱為生痕化石。 



女王頭
野柳的標誌女王頭是蕈狀岩的一種,在地殼抬升的過程中,因受到海水差異侵蝕而逐漸形成今日的面貌。若以其高度比對台灣北部地殼平均上升速度推算,女王頭的芳齡將近4000歲。其實女王頭就是蕈狀岩,在1962~1963年間因頂部結核上的節理斷裂,從某一角度觀看時貌似英國伊莉莎白女王頭像,因此而得名。
如此特別的形狀,使得女王頭自此成為野柳的地標,但也讓它飽受盛名之累。除了常年風吹、日曬、雨淋之外,遊客的不當行為也加速了侵蝕的速度,2008年量測頸圍最細的部份約為138公分。 

仙女鞋
傳言是天上的仙女下凡來收妖野柳龜這妖孽後,不小心遺忘在海岸的鞋履。屬於薑石的一種,形成原因是因為岩層中含有較堅硬的鈣質岩塊,在這些鈣質岩塊周邊較為鬆軟的岩層,受海水長期淘洗而剝落,加上地層擠壓出縱橫交錯的裂縫,留下了鞋子的造型。 


瑪伶鳥石
海蝕平台的入口附近,在風化作用下,雕塑出形狀似巨大鳥獸的怪石,英挺地回首遠眺。
相傳曾有艘荷蘭帆船於野柳外海發生船難,漂流至情人洞前方海灣,當時船員都已罹難,而船上的小鳥停在石頭上仍一直呼救,至死不肯離去,故以其名(marine bird,航海的鳥)而命之。 


冰淇淋石
因岩石上部的結核含有較多碳酸鈣不易被風化,而頸部由砂岩構成較容易受風化,因此差異侵蝕的結果,形成造型奇特的奇石。若從海岸面對山壁的方向看,就像炎炎夏日中最受歡迎的冰淇淋,但從山壁面對海岸的方向看,冰淇淋石瞬間變成了E.T。 











象石
象石是質地較堅硬的石灰質結核或塊石,在差異侵蝕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殊地景,再加上穿孔貝的痕跡,形成生動的臉部表情。相傳在仙女降服野柳龜後,卻忘了把大象騎回天庭,到現在大象仍等待著仙女回來接牠,因而拒絕上岸。 




花生石
位於仙女鞋的左方,岩層中形狀特殊的結核,經過海水侵蝕後,而突出於海邊,由於其外型如同花生,故被稱為花生石。 




珠石---地球石
位於仙女鞋的下方,由於其形狀為完整的圓球形結核,有如明珠一般,故又稱為珠石。 





駱駝岩
從野柳地質公園往東南方向看,在東澳漁港旁邊有個奇特的岩石,外型酷似一隻單峰駱駝面朝野柳坐著休息,故稱為駱駝岩。不過這隻駱駝,似乎也蠻像蝸牛呢! 



豬八戒與小烏龜
豬八戒是一個形狀特殊的薑石,由於形狀酷似豬的頭部,故被稱為豬八戒。面對豬八戒的左方,有一顆薑石,像一隻小烏龜趴在海岸邊。 








媽祖洞
位於第一區與第二區中間,是一個規模較小的海蝕洞,當地人稱之為媽祖洞。約兩百年前,一名漁夫在野柳採紫菜,發現海蝕洞內有一道曙光,漁夫好奇便前往觀察,發現一尊媽祖神像。因為當時野柳居民貧困,無法建廟供奉,於是便找一顆蕈狀岩的凹洞供奉媽祖神像以供居民膜拜。但每當東北季風及颱風來臨時,媽祖神像往往隨風傾倒,如此被視為對媽祖大不敬。直到有一夜媽祖托夢給漁民說想要住在金山,因此才於清朝嘉慶14年(西元1809年)於金山建廟供奉,即為現今的金山慈護宮。每年農曆4月16日時,媽祖固定要返回野柳巡視。 

日本藝妓
形狀特殊的蕈狀岩,就像位婀娜多姿的日本藝妓將頭髮往上盤梳的樣子,故被稱為日本藝妓。 














炸雞腿
形狀特殊的薑石,外型狀似一隻好吃的炸雞腿,其形成原因與第二區龍頭石附近的烤雞腿、三隻棒棒腿相同。 




鯉魚石與鸚鵡
位於燭台石左後方,岩石上的結核狀似魚眼睛,故被稱為鯉魚石。鯉魚石正對面的山壁,狀似一隻鸚鵡面向大海躺在岩壁上。 





24孝山
在野柳岬下方,有24顆奇岩怪石,為當地耆老說故事的地方,曾有位解說員帶著一團遊客解說至此,一群人突然興起,一人站在一顆蕈狀岩旁邊拍照留念,因為剛好有24顆蕈狀岩,便稱其為24孝山。 



老人頭(老人與海)
外型狀似人頭的岩石,也被稱為骷髏石,其右方的石頭外貌狀似章魚,也有人覺得像軟翅,故稱為章魚石。老人頭與右邊的章魚(或軟翅)配合起來,變形成野柳版的”老人與海”。 




豬前腳、豬後腳
在小橋上面對海岸,左前方的石頭,狀似紅燒豬腳,故被稱為豬前腳,在小橋上面對崖壁,海蝕溝邊緣有一節理,形狀類似豬蹄,故被稱為豬後腳。 




情人洞
為兩個相鄰且內部互通的海蝕洞,當地人將它們合稱為情人洞。相傳曾有一對遭家人反對的情侶想到野柳的情人洞殉情,但在洞中傷心之餘而睡著了。女孩在睡夢中,遇到一隻小鳥呼喚著女孩的名字,要女孩珍惜生命,醒來後女孩便把這個夢告訴男孩,男孩十分驚訝的告訴女孩,他也做了相同的夢,因此兩人便打消了自殺的念頭,相偕返家。 


獅頭石
於龍頭石前方水池中的岩石,狀似獅子頭,故稱獅頭石,曾有位新加坡的導遊戲稱魚尾獅身像怎麼跑到野柳來了。 














龍頭石
為一側狀似龍頭,另一側狀似小狗頭的奇特蕈狀岩。來到野柳地質公園,當然要向龍王請安,請龍王保佑諸事平安順利。 




金剛石
從第二區的測速台方向看來像一隻大金剛蹲坐在地上向龍王請安,走近時卻像兩隻小狗相吻的奇岩。 




死囝仔窟
位於第二座海蝕溝橋旁邊,因早期漁民生活困苦,遊客為測試當地小朋友的水性與勇氣,常在第二座海蝕溝橋上丟銅板到海中,而當地小孩為賺取零用錢,故跳入水中潛水拾取銅板,往往到了吃飯時間還不回家,直到家人到處尋找,大罵「死囝仔死囝仔趴趴走,吃飯的時間還不回來(台語)!」。 












臺灣石
台灣石是位於第一座海蝕溝橋旁的特殊地景,由於差異侵蝕作用影響下,雕刻出狀似台灣島的奇岩異石。台灣石不但形狀上跟台灣島相似,連中央山脈的位置也相當神似呢! 



烤雞腿與三隻棒棒腿
烤雞腿與三支棒棒腿,位於龍頭石旁靠近海岸處,從龍頭石往海岸方向看,可發現有根大雞腿就放在石頭上,而且上面還有著鐵網烤過的痕跡,多看幾眼就還有種香味撲鼻的錯覺。在烤雞腿的右邊 有三個較小的棒狀薑石平行的排列在一起,看起來還蠻像炸雞中的棒棒腿呢。 



龜頭山白煙
傳說野柳有一隻龜精,每次在氣候變化,風浪要來之前,會從頭上吐出煙霧來。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當地漁民就以此當成氣象預報。

菠蘿麵包
在金剛石後方靠近海邊的方向,有個形狀相當特殊的結核。在這顆結核的上方,因具有數組交錯的節理發育,乍看之下還蠻像菠蘿麵包的呢。不過在此要特別提醒各位貴賓,為了保護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讓後代子孫都能觀賞這些奇景,在地質公園中請勿任意觸摸任何蕈狀岩、薑石、結核等地質景觀,不然每個景點都像這菠蘿麵包一樣,被某位肚子餓的貴賓給咬了一口,這樣就不好了。 

11 則留言:

  1. 這些真的好漂亮我最喜歡蜂窩岩因為好帥pu103 24 江珈均

    回覆刪除
  2. 這些真的好漂亮我最喜歡蜂窩岩因為好帥pu103 24 江珈均

    回覆刪除
  3. 大自然孕育出令人驚艷的景觀我們要好好珍惜
    普102 12 彭敬

    回覆刪除
  4. 藉由岩石的風化程度使我們的台灣更加豐富美麗
    Pu103 28 巫國揚

    回覆刪除
  5. 大自然猶如鬼斧神工的雕刻出我們生活的環境和好看的景色,在瀏覽的途中應該想一下如何好好愛護它們
    普10230 徐仲威

    回覆刪除
  6. 大自然雕刻出各式各樣的奇景實在是令人驚嘆!
    普103-16

    回覆刪除
  7. 大自然能造就各種另人嘖嘖稱奇的事物pu10241黃瀚程

    回覆刪除
  8. 我真的好敬佩大自然的力量,造就了那麼多沒好的地形,真是太棒了。普103 45 賴柏丞

    回覆刪除
  9. 大自然是最好的雕刻師,他雕出了這些如此好的作品
    PU103 33

    回覆刪除
  10. 真想去看看這些奇特的石頭,大自然的力量真神奇 pu103 19 蔡佩玲

    回覆刪除
  11. 裡面我最喜歡的是地球石 海浪也是一位很棒的雕刻師 pu102 40 黃琮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