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翁山蘇姬訪中國 人權鬥士光環褪色

緬甸翁山蘇姬訪中國 人權鬥士光環褪色

現齡已70歲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Daw Aung San Suu Kyi),本週四(6月11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展開為期5天的訪華行程。此次訪華似乎很有可能標誌着,她意圖轉型為下一屆緬甸政治領導人的政治企圖心。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指出,習近平與翁山蘇姬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晤;不過,報導並沒有披露更多會議細節。週三,在她到訪北京之前,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發言人奈溫(U Nyan Win)透露,這次受中共邀請訪華,翁山蘇姬還將與總理李克強見面。對於她的不顧人權鬥士形象,接受邀請訪華,國際媒體紐約時報及金融時報,迭有批評。紐約時報先前的報導(2013年3月間),就以「政客變身,翁山蘇姬光環褪色」(In Public Eye, Shining Star of Myanmar Loses Luster)一文,批評她的自喪人權捍衛者形象。

《紐約時報》6月12日,以「翁山蘇姬見習近平,着眼邦交避談人權」為題報導指出,翁山蘇姬曾遭緬甸軍政府軟禁達15年,她在2010年軟禁獲釋後,足跡遍及全球,此度是她首次到訪中國。而且,同樣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作家劉曉波,因為倡導翁山蘇姬所代表的民主理念,正在中國監獄經歷漫長11年的刑期。儘管如此,緬甸反對黨發言人奈溫指稱,翁山蘇姬並不會批評中國共產黨的人權紀錄。

紐約時報指出,翁山蘇姬對華人權問題「噤聲」方針,很可能傷害她的人權鬥士名聲。之前,其名譽已經因為拒絕譴責緬甸當局,迫害少數族群穆斯林信仰的羅興亞人 (Muslim Rohingya),而遭受損傷。近幾個月來,數以萬計的羅興亞人逃離緬甸,引發一場地域性難民危機。

「翁山蘇姬在人權問題上的沉默,損害了她作為領導人的信譽」,總部位於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中國部主任理查遜女士(Sophie Richardson),就曾表示,「如果她在中國人權問題保持沉默,只會讓問題更加惡化」。目前在緬甸開採銅礦、玉石的中國企業,正大肆砍伐廣大的闊葉樹森林。中國也著手開發大型基礎設施,其中包括具有爭議的、從孟加拉灣延伸至中國雲南省的石油天然氣管線。

英國《BBC》引述《金融時報》週四(6月11日)報導指出,跟其它多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不同,翁山蘇姬傾向避開任何反華言論,也基本上不對中國侵犯人權紀錄表達譴責。報導也引述緬甸歷史學者吳丹敏(Thant Myint-U)分析觀點,「她肯定不希望被看成反華人士,我也看不到其任何反華實際行動。她始終(只)關心緬甸的國內問題」。

(6月11日緬甸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前往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網路圖片翻攝)

翁山蘇姬願做中國朋友
新華社在Twitter上報道,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表示,本次訪問將有助於加強2國、2黨之間的聯繫。

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國家民主聯盟」NLD,今年11月選舉過後,很可能從反對黨躍昇執政黨。屆時,無論哪個黨派上台,處理與緬甸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都是該國無可迴避的重大經濟課題。

「對翁山蘇姬來說,與中國政府發生矛盾,意義不大;反倒,強化跟中國關係,則對她未來晉陞為緬甸領導人,相形之下可收穫很多」,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緬甸研究中心主任,尼古拉斯·法瑞利(Nicholas Farrelly),先前曾表達上述看法。

中緬關係,打從2011年緬甸政府與美國修好而逐漸冷卻。不過,2013年的中緬貿易,佔緬甸國際貿易總額約1/3;這2國的邊境長達1370英哩(約2205公里)。NLD發言人奈溫說,翁山蘇姬的訪華議程也包括了邊境問題。「2國都希望邊境和平」,他說。

對於翁山蘇姬訪華,《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指出,反對黨凖備邁向執掌緬甸的道路上,中國向她揮手。報導也指出,中國領導人會見外國反對黨,極為罕見。這次邀請翁山蘇姬訪問,透露中國務實外交政策,中方希望她藉其影響力,平息緬甸的反華情緒。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引述澳洲緬甸經濟問題學者特納爾(Sean Turnell)的觀點指出,翁山蘇姬非常希望傳遞一項訊息,即她願意跟中國做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