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臺北盆地暨芝山岩人文生態之旅活動照片


六和高中附設國中部103學年度第二學期地理科校外教學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系友會--台北芝山岩地理實察活動
活動時地
2015530(星期六) 6:30-17:30  地點:台北市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活動內容
 

行程(專業解說: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楊貴三老師)
預定時間
地點
考察重點
路線
820~830
仰德大道2段永嶺公車站
集合出發
仰德大道270
840~950
仰德大道270巷底至臺灣神學院前
河川襲奪、風口、改向河、斷頭河、熔岩
(安山岩)
仰德大道22
1030~1050
福志公園
外雙溪向斜地形
仰德大道112
1100~12:00
芝山岩考古展示館
臺北盆地考古文化層
至誠路1
1200~1300
芝山岩
午餐(自理)

1300~1500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大寮層砂岩、落岩塊、壺穴或柱洞、風化窗、肋骨狀條紋、八芝蘭竹、隘門、惠濟宮

1500
芝山岩
解散






 
 img14.gif
第一站拔子埔河川襲奪
嶺頭階地與其東北側之新安、莊子頂一帶之階地原為同一熔岩階地,因雙溪支流新安溪之切割而分離。該溪原順著熔岩階地的階面斜坡向西南流至臺灣神學院東北側折向南,注入雙溪;後因其上游段被襲奪,於拔子埔改向南,至故宮博物院東南側,注入雙溪。拔子埔至臺灣神學院之間的斷頭河河段,寬約100公尺,埋積成平坦的谷底,平時無水流。風口位在仰德大道270巷底,與改向河之比高約30公尺。改向河和襲奪河回春下切,呈V字型峽谷,改向河向源侵蝕至永公橋下游側,形成一遷急點。

 

 


   



 
  
第二站福志公園(臺北市福林路2514)
外雙溪向斜
本向斜由士林故宮博物院附近向西延伸至福林橋下的雙溪河谷,由芝山巖和福志公園的地層傾斜方向相向推知,前者向南傾斜18度,而後者向北傾斜48度,為崁腳斷層下盤的拖曵褶皺

 


 

第三站芝山岩考古探坑展示館
芝山岩考古探坑展示館原址之內容物發現於民國8912月初,當時是為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規劃水生池時,需做大面積挖掘,由於地屬保護區,遂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教授先進行考古發掘而發現。開挖的結果令人振奮,不但出土兩位先人的遺骸與器物,探坑周邊剖面的層面亦非常連續而清楚,從探坑壁面由下而上可以清楚依序判識出六千年前的臺北湖時代、大坌坑、圓山、芝山岩,到最新的植物園等各階段文化層,成果相當豐碩。

 

   
  

   


 
第四站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芝山岩的北面有雨農國小(西)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東),南面有外雙溪(向西流入基隆河),東西兩邊被住宅區包圍,東面隔著住宅接鄰大屯火山群的熔岩流邊緣。
   
芝山岩600 萬年前,隨今日台灣露出海面後未完全改變,忠實紀錄台北盆地的滄海桑田,是台灣第一個發現史前遺址之地,也是台灣唯一有7個文化層之處。面積約10公頃,海拔最高約 51.8公尺,而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佔全面積的十分之四,也就是 4公頃。在六千年前,古台北盆地還是一個鹹水湖,當時露出湖面的僅有芝山、圓山、寶藏巖三處較高之小山丘,也就是三座島嶼,其餘地方全被湖水淹沒。後來經長期泥沙淤積,湖水因湖緣切割陸續流失,才慢慢變成沼澤地,進而再現台北盆地的原貌。
  
芝山岩,是海拔51.8公尺高的小丘陵地,東西長有400公尺,南北最寬處約150公尺這裡有台北市最完善的棧道步道,以保護地表植物及岩層。芝山岩在六百年前,凱達格蘭族的支系毛紹翁社原住民就到此,過著漁獵游耕的生活,從遺址中出土人工栽培的炭化稻穀,配合大量的農具,可知當時一定有精熟的稻作,大量的鹿、豬、羌、魚的殘骸,可知當時人亦盛行狩獵、漁撈。這個文化在台灣找不出它的源始,學者推測可能來自於浙南閩北地區沿海一帶。康熙初年,居住在唭哩岸附近的漳州人,和番人達成開發此地區的協議,因此,漳州族群遷居而入住此地。芝山岩原座落在「芝蘭街」,在早期被命名為「芝蘭山」。漳州人落居此地後,為了紀念家鄉漳州的勝地-芝山,而將他更名為「芝山岩」。
 
經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先後以保安林和天然紀念物、文化遺跡、或情報局軍事重地等來保護,一律不准開發。所以20051231日開幕的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展示舘及探坑,保留了豐沛的考古、人文、地質、生態資料,走訪綠園就像開啟一座秘密的寶庫。
芝山巖的地質
芝山岩大約是在2200萬~2000萬年前沉積的海相地層,學者稱為「大寮層」,是台北地區的老地層之一(台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是五指山層,其次為木山層,再來即為大寮層)。 
大寮層是擁有為數不少的海相化石的地層,在岩壁上見到白色、被崁在岩石裡的化石就成為芝山岩驗明正身的最佳證據!有時大量的貝殼聚在一起,其中的碳酸鈣和砂粒緊密結合,形成一團「鈣質結核」,因較周圍岩石不易風化,所以此種結核形成大寮層的一大特色

芝山巖的地形
芝山巖高52公尺,由大寮層構成,含海膽、貝類及生痕等化石,山頂砂岩面南傾,其上散布三百八十餘個直徑約5-30公分、深1-20公分之圓形及方形凹洞,可能為壺穴地形或早期人類房屋之柱洞;芝山巖之四周,厚層砂岩崖壁,經差別風化形成許多風化窗地形,組成蜂窩岩,亦有穿透者,被稱為大石象之鼻部;砂岩沿垂直節理崩落,在山麓堆積許多落岩塊。其中一岩塊稱為太陽石者,其節理面上具肋骨狀條紋,這是岩石破裂時,裂面由破裂的起始點向外擴張所留下的痕跡。因為規則排列有如人的肋骨,因而得名,一般在厚砂岩層比較常見。這些條紋的圓心處是裂面開始破裂的原點,而條紋逐漸擴展處則是裂面的發展方向。有點像石頭掉到水中,水面上同心由內向外擴展的波紋,可以幫助我們初步研判落石的源頭,分析落石初始運動位置,進一步運用動力學原理瞭解落石堆停的位置與衝擊能量的大小。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位於臺北盆地東北側邊緣,為陽明山山腳、雙溪河畔之孤立小丘,面積約10公頃。海拔雖僅52公尺,卻擁有豐富人文歷史與自然資源。臺北盆地在一萬年前尚是臺北湖時期,芝山岩為湖中少數浮出水面的小島,故此區留存下來的生態系也記錄了這段由滄海變桑田的地質史。芝山岩從前是個鹹水湖中的小島,曾有過海岸地區的環境,因此芝山岩上的海岸植物如搭肉刺、皮孫木、蟲屎、血桐、稜果榕、魯花樹等,即是芝山岩曾為臺北鹹水湖中小島的證據。後來芝山岩又歷經臺北淡水湖期及沼澤溼地時期,許多淡水沼澤植物,如穗花棋盤腳,就是在此時才出現的。當湖水逐漸退去,原來在上坡的山地植物向下擴張領域,呈現出山地森林之面貌。也因此,今日芝山岩的植群混合有海濱、淡水濕地、陸域環境之植物種類。
      
   
  

搭肉刺
自日本統治時期起,芝山岩就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亦為臺灣第一處保安林,因限制開發,故保留了許多巨木與老樹。在臺北盆地被大量開發後,此處更成為罕見保存臺北盆地低海拔生態之區域,留存許多動植物資源,包含楓香、青剛櫟、臺灣欒樹與山黃麻等。於民國85年(1996)民政局為成立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而再次進行生物調查之植物名錄內,發現共122377507種植物,其中更包含在士林地區第一次被發現,並由日本植物學家早田文藏以最初被發現的地名八芝蘭(士林地區於平埔族語古地名pattsiran之音譯,即溫泉之意)為名之臺灣特有種八芝蘭竹(Bambusa tachinonsis Hayata)。除此之外,於芝山岩頂部之樟樹巨木,為目前所知本市最古老之老樹。
    

       


 

      
      
山岩遺址
 AP4D06.JPG
遺址位士林區芝山岩附近,為第二級古蹟。芝山岩為一獨立小山丘,當地人也稱此山為「圓山仔」。18世紀,大量中國福建漳州移民移居該山丘附近之八芝蘭(今士林),因小山丘風景很像中國漳州芝山,故以芝山岩為名,除此,岩與巖同音,該地名與山頂上芝山巖廟宇亦有關。
遺址範圍面積約10公頃,除了包含芝山岩山麓及小丘頂部以外,並向山麓下方道路延伸。遺址於1896年被發現,不但為臺灣相當重要遺址,也是首處被發現之史前時代遺址,依照國際通行慣例,以最接近遺址的現代村落,命其名為「芝山岩遺址」。
數百萬年前,芝山岩連同臺北盆地仍為海底世界。直至數千年前的史前時代,臺北盆地仍為一鹹淡水交接的大湖泊時,芝山岩成為一小島嶼。自1896年至2000年的多次考古挖掘後,發現芝山岩遺址為臺灣地區罕見的多文化層遺址。台灣最早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芝山岩,是台灣唯一可同時看到「近代文化層」 、「植物園文化層」、「圓山文化層」、「芝山岩文化層」、「訊塘埔類型文化層」、「大坌坑文化層」及「松山層」七個不同文化時代的遺址,其歷史由七千年前涵蓋至兩千年前,經由考古探勘,挖掘出先民遺骨、石器、玉器及山頂柱洞等。
 
歷史及地質之旅
 百二崁    
百二崁──芝山公園百二崁階梯入口,陡峭的百二崁是歡迎進入芝山岩公園的迎賓梯。在百二崁階梯中段原有一南隘門,原是清道光年間住在士林地區的漳州人為了保護自己而建設的。初建時有東、西、南、北四個隘門,但目前東隘門和南隘門都已不存在。百二崁正下方的「石馬」,就是象徵這個隘門的守護神。(傳說中東隘門的守護神是石象。)
大石頭公
由百二崁階梯而上右轉一水泥鋪面小徑,沿著小徑蜿蜒而行,左手邊山壁不時出現為砂岩的巨大岩石。AP5B29.JPG
岩石節理
   AP6132.JPG      AP7E87.JPG 

  
由樹根糾結的大樹往西走,經過碑林,在小路北側可看到大片出露的岩層,且上面有不少互相平行的破裂面,這些破裂面就是節理。
  洋蔥石


太陽石
在蝙蝠洞的上方是一塊傾倒的岩塊,走進細看傾倒的岩塊上有一圈圈的痕跡,像是太陽放射狀的光芒,所以稱為「太陽石」。再瞧瞧太陽石對面的岩壁,也是有相同可互相吻合圈狀痕跡,對了!太陽石就是從這岩壁裂開傾倒。
為什麼會裂開呢?有學者推測可能是植物樹根的力量。為什麼會會裂成圈狀構造呢?推測可能是沉積的質地均勻,而形成「貝口狀裂面」(類似玻璃或瓷器邊緣破裂的情形)
    

 


石拱
這是大石象的鼻子,從大石象旁的階梯向下走往右手邊看即可見到。會看到一個洞,這個洞是風化窗貫穿後形成的,又稱「石門」。
石拱
地點:大石象
芝山巖惠濟宮
位於士林區至誠路136226號芝山巖上,為第三級古蹟,係芝山巖與惠濟宮二廟合稱。18世紀中期,大量福建泉州漳州人民移居臺灣,其中落腳八芝蘭(今臺北士林)之移民,多來自漳州府,八芝蘭附近有高約50公尺之小山丘,其景色似漳州芝山,於是漳州人特將此山丘命名為芝山。乾隆161751),漳州人決定於芝山興建廟宇,以祭祀開漳聖王觀音菩薩,並選定廟宇現址開工。乾隆171752),芝山南向兩廟完成。東側為觀音佛寺,以芝山巖為寺名,西側為開漳聖王廟,以惠濟宮為名。
 

 


   

芝山巖之「巖」字,本意為山洞,閩省漳泉人民稱靠近山邊寺廟為「巖仔」,芝山因芝山巖所在,也被稱為芝山巖或芝山岩。惠濟宮主祀神祇「開漳聖王」,又稱威惠聖王,本姓陳,名元光,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人,唐高宗總章2年(669),隨父領兵進入福建,唐武后垂拱3年(687),陳元光首任漳州刺史,生前對於漳州開拓與教化貢獻頗大,受漳州人之崇敬,逝世後,成為漳州人普遍祭祀主神之一。
 
乾隆511786),林爽文事變,為收無主屍首,該廟於入口處設大墓公,後改名為同歸所,安葬罹難之漳州人與泉州人。道光201840),八芝蘭人潘永清於大墓公附近另蓋文昌祠,並於祠內設義塾。同治101871),八芝蘭舉人施贊隆等人發起,將芝山巖與惠濟宮合而為一,取兩廟名稱為芝山巖惠濟宮。當時廟宇為兩層樓建築,一樓奉觀音菩薩,二樓奉開漳聖王。光緒141888),廟宇遭火災,致多處焚毀。光緒161890),該廟改建為「二進式」廟宇建築,並正式將芝山巖、惠濟宮及文昌祠等三廟合而為一,前殿奉祀開漳聖王,後殿則上祀文昌帝君(原在大墓公旁),下祀觀音佛祖,延續至今。
明治281895)日本統治後為推行日語教育,翌年臺灣總督府整修該廟後殿,在惠濟宮內設立「臺灣總督府學務部」,同時在文昌祠義塾原址成立臺灣第一所國語傳習所--「芝山岩學堂」,後來改名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後因學生人數增加而遷移至八芝蘭,即今士林國小。是以今正殿後方魚池假山上立有「芝山岩學堂開校十周年紀念」碑,見證該廟為臺灣現代教育重要之發源地。
 
  大正61917)至大正121923),該廟宇因年久失修,首度大幅修建,仍維持木造結構。民國46年(1957),廟方決定以鋼筋混凝土取代傳統木造結構,之後經過數度整修,全廟已完全變成鋼筋水泥結構,舊時建物,只剩下廟內零散石雕。芝山巖惠濟宮完成整修後,為七開間、兩殿、兩廊、兩護龍之廟宇建築。前殿屋頂呈現翹脊模樣,中門前立一對蟠龍檐柱,廟宇兩側為鐘樓與鼓樓。此外,廟埕立有敬字亭,四大天王、字碑等建物。

而懷古園中則聚集了惠濟宮在民國58年(1969)改建時拆下來的石柱、石堵、石碑、柱珠等重要歷史物件,其中,道光251845)所立「惠濟宮碑誌」與道光291849)所立之「芝山合約碑記」為百年古蹟,一對完工於嘉慶7年(1802)年的老石獅是臺北第二古老的石獅,皆是歷史的重要見證。
  

 

芝山岩隘門
位於士林區芝山岩山麓,惠濟宮西側,為第二級古蹟。隘門為傳統聚落中,為防守村落,於險要處設置如牆門或堡壘之防禦設施。
 西隘門
離開惠濟宮轉西南小路拾階而下,約在芝山岩蛇蛙石的山凹處,就來到西隘門的位置(蛇蛙石是傳說中西隘門的守護神),這原是芝山岩的正門,約在1900年整修過,是台北地區唯一保持原形的隘門,現定為三級古蹟。
芝山巖西隘門的守護神為蛇蛙石,相傳石蛇是受開漳聖王的命令守護西隘門,蛇頭朝向西隘門,守護西隘門不給惡魔侵入。蛇蛙石是芝山岩特殊的地質景觀─一整塊崩落的岩石。由兩塊大石頭相疊而成,如同大蛇頭一般,維妙維肖,蛇頭前面距離不遠之處,還有一個較小塊的岩石,形狀有如一隻伏地的青蛙。
芝山合約碑記
芝山合約碑記 (立於道光29年二月)1805年立約,1849立碑,廟方為了保障權利,特此立碑。道光27(西元1847)8月,.黃祿藉口砍伐芝山岩東北方的古樹,被罰演戲表示道歉,並再度規定不許砍樹。為怕大眾忘記此約定,並了解捐地建廟之來龍去脈,於是在道光29年立此「芝山合約碑記」。
 img3.gif
六氏先生墓
1929年,於六氏先生墓地原址附近設立的數十坪大的芝山岩神社落成,規定每年21日為該神社的例祭日。並將「六氏先生」塑造成全台灣日本教育者的精神中心,即所謂的芝山岩精神。芝山岩神社在國民政府來台時,因政治因素摧毀之。後因為士林國小的校友,感念其教育士林地區學子,將其整修至現在的位址,及山頂柱洞附近。以供後人景仰。
《補充》六氏先生是指189611日於臺北芝山岩附近遭臺北兵勇殺害的六位日本籍小學老師,先生于日語即為老師的意思。此事件震撼全臺灣甚至全日本,不但造成任職的芝山岩學堂停課三個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自擬碑文悼念,也於1929年興建芝山岩神社祭祀該六位老師,並於每年二月一日舉行祭典。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六氏事件發生後,為了使招募日籍老師來臺的工作不受影響,日本政府特別強調犧牲奉獻精神的可貴,在芝山巖的大樟樹前,為六氏先生建墓,樹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做,由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親題為紀念。該碑文為:「台灣全島歸我版圖,革故鼎新聲教為先,正王位等六人,帶學務派八芝蘭士林街專從其事,會土匪蜂起道明等,死之時明治廿九年一月一日也。內閣總理大臣大勳位族爵,伊藤博文書」學務紀念盃原碑高一丈三尺,寬二尺,厚一尺六寸。
 

雨農閱覽室
  原址為六氏先生墓,亦為日人神社所在,國民政府遷台後,為紀念當時的情治單位領導人戴笠將軍,取而代之的建築物為雨農閱覽室。發展成周邊一系列的「雨農化」名稱。(大陸時期軍統領袖戴笠將軍,其字雨農,此即雨農閱覽室、雨農路、雨農國小、雨聲街、雨聲國小、雨聲新村等一連串命名的由來) 
古墓區
在芝山岩地區據調查,現留有古墓83方,墓碑石材皆是砂岩,可判別為一般百姓就地取材利用。墓碑的年代最早是清嘉慶14(1809),最近的是民國55(1966)。姓氏以賴、何居多。祖籍從墓碑上的「靖邑」(福建南靖)、「和邑」(福建平和),可知移民多來自福建漳州。
 
柱洞遺蹟
芝山岩上有許多大小直徑5-6公分至20-30公分不等的圓形或方形洞穴,確認為早期人類活動遺留的建築基礎,為目前台灣史前遺跡中少見的建築遺跡之ㄧ。具統計,芝山岩上有380個柱洞,為當時原住民住的所在,現在統稱為干欄式建築。

    
   
八芝蘭竹
八芝蘭竹是臺灣士林特有的珍稀植物,而芝山岩是最早發現她的地方。士林在清代時稱為八芝蘭,故在此地區發現的竹,命名為八芝蘭竹。其特徵是籜耳很明顯,耳上有長長的剛毛。八芝蘭竹儘管在植物界裡十分珍貴,但由於竹材細小,頂多能長到2-3公尺高,因此經濟效益並不大。   
 
  西砲台
西砲台附近,建置整個台北盆地的立體景觀,站在高處,對準每一個方位,可以清楚看見台北盆地下的山勢與現在的建築,更能清楚了解台北盆地的地勢。
  
img9.gif
 

 


 廢棄碉堡

 
 同歸所清乾隆51(西元1786)林爽文與吳維仁領導部落居民抗清,死亡甚多,部分屍體無法辨認,就把他們拾骨合葬於芝山岩大墓公。在清咸豐年間,士林地區發生多起激烈的漳泉械鬥,死亡人數甚多,有一部分身份不明或無親人領回的屍骨,又將他們合葬於大墓公,也可叫做萬善祠、有應公。
經林爽文事件及漳泉械鬥兩次喪命的無名屍骨,將其聚集在一塊兒,每年農曆七月半都有大規模的普渡,以祭拜安撫亡魂。
並在同歸所前方有很多特別的樹,ㄧ是有松鼠食材之稱的「青剛櫟」,另一是及黑色枝幹的「軟毛柿」兩種很特別的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