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功過 留予後人說

李光耀功過 留予後人說


李光耀功過 留予後人說(葉柏毅報導)
  有「新加坡國父」之稱的李光耀,雖然過世了,但他的一生,尤其是一手打造出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讓新加坡完全照著他的意志而行,絕對會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傳奇。李光耀的功過固有待後世評說,不過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值得我們好好回顧。
李光耀生於1923年9月16號,祖籍廣東大埔。他的曾祖父「李沐文」,1862年移居南洋,幾經周折,定居在現在的新加坡。由於李光耀是家中長子長孫,他的祖父李雲龍對他期望特別殷切,要求他受嚴格的英式教育。二次大戰結束後,李光耀赴英國留學,以榜首榮譽,自劍橋大學法律系畢業,隨即取得律師資格。
  1954年10月,李光耀與一些從英國回到馬來半島的華人、馬來半島當地受華文教育的左派學生與工會領袖等,在英屬新加坡成立了「人民行動黨」,正式從政,並且在1955年的選舉當中,順利當選立法議會議員。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並在1963年,與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等,成立「馬來西亞聯邦」,從而完全脫離英國統治,與馬來西亞歸屬同一個國家。
  一般的國家是絕不允許地方鬧獨立的,但新加坡是個例外。在馬來西亞聯邦期間,當時擔任新加坡自治邦總理的李光耀,與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在「種族權利」的分配上,意見不合,新加坡的馬來人與華人,衝突日趨激烈。1965年,當時的馬來西亞總理「東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勢惡化」為理由,在當年8月7號,宣佈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8月9號,以「巫統」為首的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修憲,解除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關係,確立了新加坡的主權獨立國家地位,這也就是新加坡8月9號國慶日的由來。不過換句話說,新加坡是「被迫獨立」的。因此,一般國家的獨立,應該是歡天喜地,然而當時李光耀在宣佈新加坡獨立時,卻是悲從中來,宣佈獨立時一度泣不成聲。李光耀後來在回憶錄當中說,他這一生,從來沒像宣佈新加坡獨立時那麼悲傷過。許多國家是為了爭取獨立,然而新加坡卻是被「強迫獨立」,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號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新加坡從來沒爭取獨立;然而,在居住著一億多馬來人穆斯林的環境當中,華人的比例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要如何在這樣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裡生存呢?
  也因此,不管李光耀是受幼時嚴格家教,以及一直處在優秀的教育環境中,因此相信菁英主義的存在;或是新加坡在當時做為一個被拋棄的孤島,必須盡力圖存,李光耀在抹乾眼淚之後,決定採用極為嚴格的方法,打造出一個他理想中的國家。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城市國家,但必須要生存下去;也就是說,「求生存」才是新加坡賴以維生的硬道理。因此,有人評論李光耀管治新加坡的方式,就是「極端菁英主義的法家理念」。在「極端菁英主義」上,李光耀強調重視與拔擢精英與專家治國。李光耀認為,任何一個組織的高層領袖,如果不屬於一流人物,就不可能吸引到一流人才來效力。他曾經不客氣地說,如果新加坡讓一些泛泛之輩來治理,那就會是新加坡的末日。因此,新加坡的前途與方向,都是取決於少數精英人物;這也意味著,為了求生存,新加坡沒有時間空轉內耗。因此,新加坡並沒有完全落實民主,這也就衍生出了李光耀治國的第二個理念,就是法家策略。眾所週知,在李光耀所創立的「人民行動黨」帶領下,新加坡幾乎是一黨專政,沒有一個強力的反對黨。有評論認為李光耀法家治國的主導思想,很有中國傳統「封建家父長式」的味道。為了貫徹新加坡治國菁英的理念,新加坡不允許有批評執政黨的聲音,並且嚴格管控言論,任何批評政府政策的人,往往不是被起訴,就是被打壓。然而,就算是批評新加坡政治,僵固得幾乎令人窒息的人們,也不得不承認,在李光耀與人民行動黨的高度效率管理下,再配合上高度的廉潔、透明與公正,新加坡迅速竄起,成為馬來半島上耀眼的明珠。李光耀也靠行動證明了,被馬來西亞拋棄的新加坡,不但沒有自生自滅,反而是自立自強,走出讓全世界嘆服的高度發展道路。
  李光耀為了求取新加坡的生存,採取了許多激烈的手段,也招致了不少的批評,但是他促成了新加坡的茁壯,創造了新加坡的榮耀,卻是不爭的事實。李光耀曾經說,他是一個「務實主義者」,新加坡沒有時間去做太多不切實際的實驗,這使得新加坡政府在執政時,具有靈活的彈性,只要方法行不通,就立刻改變。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新加坡沒有辦法承受太多不同意見的拖延。在李光耀的想法中,像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國,處在風雲變幻的全球化浪潮中,見機而變,絕對是必然要採取的策略。因此,他不在乎別人批評他專制。而也正如「紐約時報」所說的,他們認為李光耀是世界上「最聰明,同時也是最得人心的專制者」。有評論指出,在李光耀自己看來,他所奉行的是「亞洲式的民主」,或者是一種「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威權主義」。評論者說,政治威權如果缺少公平的法治,就會淪為極度的專制;而李光耀高明的一點,就是堅持「政治威權」與「嚴明法治」並行,堅持法律至上,絕不允許有任何特權。法律除了是用來規範人民的日常行為之外,更要促進政府廉能,防止腐敗。因此,總的來說,新加坡獨立之後,在李光耀秉持「菁英」、「高效」、「法治」與「彈性」等多重因素的治國理念下,造就今天成績斐然的新加坡。當然,有些人對李光耀的治國理念,未盡認同,然而,在李光耀走入歷史的那一刻,他所堅持的道路,到底是對是錯,就像任何一個曾經叱吒一時的人物一樣,歷史總會給他一個公道的評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