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第二課北部區域講義

中國地理第二課北部區域講義
北部區域概述
1.  位置:
(1)位於( 秦嶺 )、淮河以北,大、小興安嶺以南,東鄰( 黃海 )與朝鮮半島,西抵烏鞘嶺一帶。
(2)( 長城 )為界,分為較寒冷的東北地區,及較溫暖的華北地區。
2. 面積:本區面積約占中國的2 2 . 4 人口卻超過37.5%,雖不及南部區域密集,但人口亦呈稠密。
3. 地勢:地勢西高東低,氣候上因乾季較長,農業多旱作為主。
4. 經濟發展:
(1)工業發展:仰賴礦產資源,現為中國主要的重工業地帶。
(2)近年來,積極轉型發展高科技產業,因工商業穩定發展,GDP約占中國的37.1%,亦為中國重要的經濟發展區域
                                                                      北部區域分述—華北
1.  地形
(1)地勢:
1西高東低,( 黃河 )由西向東貫穿其中。 2( 太行山 )為界,西側主要為黃土高原,東側則有華北平原、山東丘陵等地形。
(2)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泥沙從蒙古高原吹過來
1位於山西、陝西與甘肅省東側一帶。
2風積黃土質地鬆軟,易受( 流水 )侵蝕,形成千溝萬壑、崎嶇不平的地表景觀。
3位於高原下方的河谷、盆地,因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成為本區人口稠密的精華區。
窯洞
(3)華北平原
1主要由黃河、淮河與海河共同( 沖積 )而成。
2平原地勢低平,黃河自黃土高原流出後,流速減緩,致使黃土大量堆積,成為沖積黃土的分布區
3土壤肥沃、灌溉發達、糧產眾多,是中國北方的( 糧倉 )
4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皆曾活躍於此。
(4)山東丘陵
1突出於渤海與黃海之間,海岸線曲折多( 港灣 ),是渤海灣的天然屏障、中國北方的( 海軍 )要塞。

2丘陵地區為重要的( 溫帶水果 )產地,盛產桃、梨與蘋果等 3丘陵周圍的平原地帶,因改良( 溫室栽培 )技術以種植蔬菜,近年來,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蔬菜產地與銷售集散中心。
2. 氣候
(1)華北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北,氣候受到緯度、風向與距海遠近影響而各地不同。
(2)氣溫:
1夏季普遍高溫
2冬季主要受到( 緯度 )影響, 1月月均溫多在攝氏0℃以下
3氣溫由南向北遞減,年溫差則愈北愈大。
(3)季風:
1冬季以( 西北季風 )為主,寒冷而乾燥
2夏季受到來自海洋的( 東南季風 )吹拂,為主要的雨季。
(4)降水:
1集中夏季,且( 年雨量 )變率大,經常導致華北地區水、旱災頻繁。
2年降水量的分布受到( 距海遠近 )影響,由東南沿海往西北內陸遞減,並逐漸由溼潤的季風氣候過渡為乾燥的草原氣候。
3.產業活動
(1)農業
1( 降水量 )影響,以旱作的小麥、玉米為主。
2多仰賴( 灌溉 )而發展。
3因農業的生產受到限制,( 環境負載力 )較南部區域為低。
(2)工、礦業
1礦產資源豐富,為工業發展的有利基礎。
2黃河流域素有中國「( 能源流域 )」之稱,上游富含水力,中游一帶盛產煤礦、沿海地區則蘊藏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
3華北工業區以北京、天津與唐山所組成的( 京津唐 )工業區為主,是中國北部重要的工業區之一。
(3)科技產業
1一九八○年代以來,隨著科技產業的發展,北京西北郊的( 中關村 )在政府規劃、廠商進駐之下,逐步發展為高科技園區,有中國的矽谷之稱。 

4.
華北特色—中國的政治核心
(1)華北地區開發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有許多朝代定都於此,長期作為中國的( 政治中心 ),行政、軍事及商業機能皆十分完備,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2)例如:首都北京因國家資源的大量投入,工商業快速發展、交通、水電與住房等基礎設施完備,城市建設不斷翻新,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大幅提高。
(3)優越的生活條件也吸引更多的人口,導致都市擴張,市內建築新舊並存,除造成都市問題外,對生活所需資源的大量需求,更加重環境的負荷。
5. 環境問題與治理
(1) 華北地區因人口成長,民生及農、工業用水增加,已超過本區水資源的自給能力,中國目前以( 南水北調 )的方式,來解決用水不足的問題。

(2)黃河水患發生頻繁,早期以加高堤防來治水,因河中泥沙堆積,形成「( 地上懸河 )」的景觀。
(3)目前中國正依黃河各段的特性,採取不同措施,以減少黃河流域的災害。
 
 黃河流域整治圖
 
 
北部區域分述—東北

1.  地形:
(1)地勢:周高中低
(2)位置:
1西、北部由大、小( 興安嶺 )環抱
2東南方有長白山屏障
3( 黑龍江 )等河川環流於山外,形成「山環水繞」、形勢優越的地表樣貌。
(3)地形:
1東北平原:主要由( 三江平原 )( 松嫩平原 )( 遼河平原 )所組成,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因肥沃的( 黑土 )分布,有「沃野千里」的美稱。
2. 氣候:
(1)氣候類型:
17( 溫帶季風 )氣候為主
2由平原的季風氣候,向西逐漸過渡至大興安嶺兩側的草原氣候
(2)夏季時主要受( 地形 )影響,平原多在20℃以上,山地則涼爽宜人
(3)( 緯度 )較高,冬季嚴寒而漫長,氣溫由南向北遞減,北端的( 漠河縣 )曾出現過中國的最低溫紀錄,而有「中國寒極」之稱。
(4)東北的氣候呈現夏熱冬寒、年溫差大的特性。
(5)降水量:
1夏季東南季風影響,降水量分布大致由東南往西北( 遞減 )
3. 產業活動:
(1)農業:
1優點:東北平原面積廣大,土壤肥沃,因人口密度較低,利於( 機械化 )耕作
2主要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等,為中國重要的( 糧倉 )
(2)林、礦業
1林業:森林資源豐富,木材產量居全國之首。
2礦業:盛產煤、鐵與石油等礦產,為東北的( 重工業 )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
(3)重工業
1東北的工業發展甚早,有中國「( 現代工業搖籃 )」的美稱。
2是中國( 汽車 )工業的發源地,也是重要的鋼鐵、造船和石化工業基地。
4. 東北特色—中國傳統重工業中心
(1)發展歷史:
1二十世紀初期,東北地區因日、俄殖民時期修築鐵路,興建港口而奠定良好的工業基礎,因而成為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地帶。
2瀋陽、長春和( 哈爾濱 )三大都市為中心,透過便利的鐵路交通網相互連繫
3連結遼東半島南端的大連港形成( T )字型分布的工業軸帶。
(2)近代發展:
1遼寧省中南部形成的「遼中南工業區」已與華北的京津唐工業區及山東半島一帶,組成「( 環渤海經濟圈 )」,為中國三大沿海經濟圈之一。
2隨著東北地區的礦產減少、工廠設備老舊、國有企業生產效率低落等問題相繼出現,經濟產值大幅滑落,其中又以( 黑龍江 )省最為嚴重。
3西元2003年以來,中國政府提出「( 振興東北老工業 )基地計畫」,並引進電子、通訊等工業,以求積極轉型。
5. 都市發展與特色
(1)( 瀋陽 )
1東北最大的都市,為滿人入關前的首都,皇宮建築眾多,是著名的歷史古城,近年來也成為觀光的重鎮。
2日本殖民時期,曾以瀋陽為東北地區的南部中心,在鐵路帶動工業化後,發展成東北最大的工業都市。
(2)( 哈爾濱 )
1位於東北T字型鐵路網的交會點,是東北地區北部的交通中心,商業興盛,市況十分繁榮。
2殖民時期曾作為俄國控制東北的基地,市區仍保留許多俄式建築,有「東方莫斯科」之稱。
哈爾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