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三下講義全球環境議題

第一節 氣候變遷
(一)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1. 溫室效應
(1) 溫室氣體:是指【1二氧化碳 】、水蒸氣、甲烷等氣體,會吸收熱能,使大氣增溫。
(2) 溫室效應: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包住地球,吸收輻射能量,讓地球保持較暖的溫度。
2. 全球暖化
(1) 主要原因:近代工業發展,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加劇溫室效應,使全球暖化步伐加快,全球氣候變遷更明顯。
(2) 影響層面:包括海水面上升、環境災害、生物棲息地改變等。
(二)     海水面上升
1. 形成原因:全球暖化將使冰河與【2兩極 】冰層融化,並因增溫使海水體積膨脹。
2. 影響區域
(1) 淹沒部分人口稠密的【3海岸 】地帶,如美國紐約、義大利【4威尼斯 】的沿海城市等。
(2) 5大洋洲 】的許多島國,面臨國土被淹沒的威脅。
(3) 臺灣的情況:本世紀末,臺北可能泡在「臺北湖」裡,高雄可能只剩「壽山島」,臺南更徹底淹沒。全臺灣將有近600萬民眾,淪為「水上難民」。
(三)     環境災害
1. 形成原因:全球暖化引發氣候異常,使災害更加嚴重。
2. 災害類型
 
乾旱
造成沙漠面積日漸擴大,並經常引起森林大火,缺水還導致糧食短缺。
例如:俄羅斯、【6非洲 】地區。
豪雨
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引發洪水、【7土石流 】,威脅人類的生命財產。
例如:秘魯的安地斯山區。
暴風雪
常阻隔交通,影響農業生產,造成經濟損失。
例如:北美洲、【8歐洲 】地區。
(四)     生物棲息地改變
1. 形成原因:氣候的變遷使動物遷徙,也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 影響區域:氣候變暖後,原本生活在較溫暖地區的蚊子,向緯度較高的地區移動,藉由蚊蟲傳染的疾病,如登革熱,也就從熱帶地區擴散到【9溫帶 】地區。
 
第二節 水資源問題
(一)     水資源不足
1. 地球上可以被人利用的水資源,不超過全球總水量的1%,淡水資源稀少。
2. 下列情形使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
 
問題
主要原因
影響區域
用水需求大
全球【1人口 】總數龐大。
預測未來 20 年內,平均每人可用水量將減少三分之一,全球用水分配問題更加緊迫。
水資源汙染
人類發展農業、工業造成的水汙染,使有限的水資源更顯不足。
水汙染在人口稠密的河川中、下游地區尤其嚴重,而人口成長快速的開發中國家又比已開發國家嚴重,例如:【2中國 】。
氣候異常
許多地區降水量不足,發生嚴重的乾旱。
影響非洲埃及的農業生產、澳洲缺水使草地乾枯,【3牧業 】損失慘重。
文字方塊: 

▲ 約旦河位置圖



(二)     水資源爭奪
1. 形成原因:許多乾燥地區的國家,雨量稀少,水源不足,河川上游與下游國家,往往為了爭奪水源,而引發紛爭。
2. 發生區域:約旦、【4以色列 】、敘利亞等國爭奪約旦河水源。
(三)     水資源開發與保護
1. 開發方式:引用河水、興建水庫、抽取【5地下水 】等。
2. 水源保護
(1) 各地降雨的時間、空間分布不均,水資源有限,必須【6節約用水 】。
(2) 實際的做法:興建雨水貯存利用設備、汙水淨化再利用等;許多國家也立法要求企業做好汙水處理,以保護水資源。
(3) 汙水流入【7溼地 】後,水中生物會分解汙染物,達到淨化水源目的,成為天然的汙水處理廠,故急需保護。
第三節 生態系統失衡
(一)     生態系統
1. 生態系統的定義:由生物及其生活環境組成,生態系統內的各種生物,不但彼此相互影響,而且生物與環境之間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2. 生態系統失衡:對生物生存造成威脅,導致生物多樣性消失。
(二)     生物多樣性消失
1. 形成原因:自然的環境變遷或人為的環境破壞,皆可造成生物多樣性消失。
2. 地區實例:【1熱帶雨林 】地區(地球之肺)的人們,為了取得更多農牧用地,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面積縮小,不少物種也隨之滅絕。
(三)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
1. 主要工作
(1) 保護生物的棲息地,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工作。
(2) 許多國家立法設立【2國家公園 】、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等,讓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2. 地區實例: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除了保護地質景觀,還擔負美洲野牛和美洲狼的復育工作,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有許多貢獻。
第四節 永續發展
(一)     環境問題
1. 環境問題通常具有【1跨國性 】和跨世代的特徵。
2. 環境問題不只是我們這一世代存在,也可能延續成為未來世代所必須面對的。
(二)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1. 把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視為整體,改變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2. 我們可能無法遏止全球環境變遷,但是至少要讓它放慢腳步、減緩改變。
(三)     永續發展與國際公約
1. 2永續 發展:促進當代的發展,但不得損害後代子孫生存發展的權利。
2. 做法
(1) 國際間簽訂有關環境保護的公約。
(2) 藉由這些公約形成國際規範,降低或減緩地球環境的改變,追求永續發展。
 
公約
主要內容/目的
京都議定書
a. 訂出世界主要工業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削減率。要求各國切實執行。
b. 減緩【3全球暖化 】的速度。
蒙特婁議定書
a. 控制氟氯碳化物(CFCs)的排放量。
b. 避免破壞地球的臭氧層,造成【4紫外線 】輻射量增加,危害人類的健康,及動植物的生長。
 
     全球環境議題
環境問題
形成原因
影響
地區實例
全球暖化
工業發展,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加劇溫室效應
1. 海水面上升
2. 氣候異常導致乾旱、豪雨、暴風雪
3. 生物棲息地的改變
1. 大洋洲島嶼國家國土漸淹沒;各大洲沿海城市也面臨威脅
2. 侵襲歐洲、北美洲地區的暴風雪造成嚴重災情
3. 澳洲、非洲乾旱嚴重
水汙染
來自工業廢水、畜牧廢水、農業汙染、礦場廢水等
1. 水中生物死亡,破壞生態
2. 可用的淡水資源更加不足
中國的河川汙染最為嚴重
酸雨
使用石化燃料、火力發電與工廠、交通工具排放廢氣
1. 侵蝕建築物、雕像
2. 農作物枯萎、死亡
1. 歐洲的古蹟建築物受到酸雨侵蝕嚴重
2. 高山湖泊酸化,影響生態
臭氧層
破洞
人類使用會漏冷媒的汽車、冷氣機、冰箱和工業生產上當作吹泡劑,會釋放氟氯碳化物到大氣層中
1. 紫外線輻射增加,使生物病變
2. 導致人類皮膚癌,以及對免疫系統的傷害
以南極地區最為明顯
熱帶雨林
消失
人們為了取得更多農牧用地而砍伐雨林
1. 森林面積縮小,物種隨之滅絕
2. 加劇全球暖化
赤道附近的亞馬孫盆地、
剛果盆地和印尼群島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