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第三單元氣候

一、影響氣候的因素
1.  緯度:中國主要領土南、北緯度差距超過30度,因( 太陽照射熱量 )各地不一,氣候涵蓋(  )( 副熱 )(  ),其中(  )氣候所占面積最大。
2.  季風
(1)       定義:隨著冬、夏季節交替而風向相反的風。
(2)       分布:主要位在亞洲的( 東北亞 )( 東亞 )(東南亞 )(南亞 )一帶,這些地區習慣稱「季風亞洲」。
(3)成因
1大範圍( 海陸 )比熱性質的差異:中國位居世界最大的陸塊(歐亞 )大陸,且面臨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
2.海、陸比熱關係:
項目
比熱
吸熱
散熱
海洋
較大
較慢
較慢
陸地
較小
較快
較快




(4)       夏季季風
1成因:夏季太陽直射(  )半球,亞洲大陸吸熱與增溫快,形成(  )氣壓。相較於( 太平 )洋及( 印度 )洋上高氣壓,暖溼氣流由海洋的(  )氣壓向陸地的(  )氣壓吹拂,形成夏季季風。
2風向:
地區
風向
東北、華北
東南風
華中
南風
華南
西南風





(5)冬季季風
1成因:冬季時,太陽直射(  )半球,亞洲大陸降溫與散熱快速,( 蒙古 )一帶形成高氣壓,此時寒冷乾燥氣流由陸地的(  )氣壓向海洋的 (  )氣壓吹送,形成冬季季風。
2風向:
地區
風向
東北、華北
西北風
華中
北風
華南
東北風






 (6)影響中國受季風影響的地區(  )溼潤多雨,(  )乾燥少雨。
3.  距海遠近
(1)東部( 沿海 )地區受海洋調節,氣候較為溼潤,年溫差小。
(2)西部( 內陸 )地區一帶,距海遙遠,夏季季風不易到達,氣候乾燥,年溫差較大,如塔里木盆地。
4.  地形
(1)地勢高低:氣溫隨( 高度 )上升而遞減
1青藏高原平均高度約4,000公尺以上,因此氣溫偏(  )
2四川盆地因( 中央低平 ),四周高山環繞,熱氣不易散出,氣候悶熱。
(2)山脈走向:( 迎風 )坡溼潤多雨,背風坡較為乾燥少雨。
山脈走向
分布地區
阻擋的氣流
實  例
圖  示
東北──西南
走向
東半部
( 太平 )
大興安嶺
東──西
走向
西南部
( 印度 )
喜馬拉雅山
註:西雙版納同時迎( 太平 )洋與( 印度 )洋的季風,溼潤多雨,森林茂密,有獨特的( 雨林 )景觀。
二、氣溫與降水特徵
1.  氣溫特徵
(1)夏季普遍高於20主要受( 地形 )影響,除了( 山地 )( 高原 )外,其他地區普遍高於( 20 )℃。
(2)冬季南北溫差大:主要受( 緯度 )影響,等溫線大致呈( 東西 )走向,與( 緯線 )平行,氣溫南(  )(  ),南北溫差大。
(3)緯度愈高,年溫差愈大
1一月0等溫線大致與( 秦嶺 )( 淮河 )重疊。
2這條線以南,因( 緯度 )較低,冬溫大於0,冬暖夏熱,年溫差較(  )
3這條線以北,因( 緯度 )較高,冬溫小於0,冬冷夏熱,年溫差較(  )
2.  降水特徵
(1)夏季暖溼、冬季乾燥
1夏季時由( 太平洋 )( 印度洋 )吹拂的暖溼( 季風 )帶來降雨,此時為中國主要的( 雨季 )
2冬季時來自( 蒙古 )一帶的乾冷空氣,難以成雲致雨,為明顯的( 乾季 )
(2)年雨量由( 東南 )( 西北 )遞減
1秦嶺、淮河大致與( 750 )mm等雨量線相符。
2夏季季風由海上向陸地吹送,使距海較近的( 東南 )沿海溼潤多雨;距海較遠的
( 西北 )內陸則乾燥少雨。
三、中國的氣候分區
氣候類型
分  布
特  徵
季風氣候
中國(  )半部
1. 年雨量超過( 500 )mm
2. 氣候溫和溼潤,夏雨冬乾,適合農作物生長。
最冷月均溫<0
溫帶季風氣候。
最冷月均溫018
副熱帶季風氣候。
最冷月均溫>18
熱帶季風氣候。
乾燥氣候
中國( 西 )部的內陸地區
1.( 距海遙遠 )( 地形 )阻隔,水氣難以抵達。
2. 年雨量不足( 500 )mm,氣候乾燥,以( 畜牧 )活動為主。
3. 日溫差及年溫差均大。
年雨量250500mm
溫帶草原氣候。
年雨量<250mm
溫帶沙漠氣候。
高地氣候
高度超過3,000公尺的地形
1. 冬寒夏涼,年溫差(  ),日溫差(  )
2.( 氣壓 )( 氣溫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3. 終年積雪,風力強勁。

四、氣候與生活
1.  飲食
(1)( 南稻北麥 ):因南部溫暖溼潤,大多種稻米,以米食為主;北部少雨冬溫低,大多種植麥類,以麵食為主。
(2)四川盆地( 形勢封閉 )悶熱且溼氣重,為開胃與去除體內溼氣,發展出重口味的麻辣菜肴。
2.  衣著
(1)     ( 乾冷 )的青藏高原,居民穿著厚重的棉襖。
(2)     ( 溼熱 )的雲南地區,居民以輕便服裝為主。
(3)       藏族著寬袍大袖的( 藏袍 ),因應此地晝夜溫差的強烈變化,午間可將外袍袖子繫於腰間。
3.  住所
(1)       南部潮溼多雨,有便於避雨的( 騎樓 )設計和利於通風的( 干欄式 )建築。
(2)       北部黃土高原因乾燥少雨,缺乏建材,居民就地取材,以( 夯土 )築牆或黃土建    (  )
(3)       冬季寒風多自北方吹來,傳統建築有( 北朝南 )的習慣。
4.  交通
(1)       南部雨量充足,河川流量穩定,( 水運 )較發達。
(2)       因雨量變化大,河川流量不穩定,且冬季部分會( 結冰 ),故以( 陸運 )為主。
五、河川與湖泊
1.  外流區與內流區
(1)外流區
1河川終點注入海洋者稱為( 外流 )河,如中國和亞洲的第一長河——( 長江 )黃河等。
2外流河分布區域則稱為( 外流區 )
3外流河水源充足且終年不斷,主要分為( 太平洋 )( 印度洋 )( 北極海 )三大外流區。
4因降雨較多,水源充足且終年不斷,鹽分累積不易,多為淡水湖,如( 鄱陽 )湖、 ( 洞庭 )湖。淡水湖可( 蓄洪 )、發展( 水運 )、提供( 農業 )灌溉及發展 ( 養殖 )漁業。
(2)       內流區
1河川的終點注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沙漠中者,稱為( 內流 )河。
2內流河分布的區域則稱為「內流區」。
3中國內陸氣候乾燥,河川流量不豐,水源主要來自高山融化的( 雪水 )如中國最長的內流河( 塔里木 )河。

4湖泊多為內流河的終點,因( 蒸發旺盛 ),湖中鹽分愈積愈多,多為鹹水湖,如青藏高原的( 青海湖 )( 納木錯 )

4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