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要素

地圖要素
 
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地圖所呈現出來的內容並判讀使用,通常在某些地圖上
可看到以下各種地圖要素 ,:圖名圖例方位和比例尺.
 
圖名---圖名通常表示地圖的主要內容. 
圖例---將圖中資料簡化成為符號 
地圖上可以標示的資料實在太多太多了,包括地形的高低、河流水系、街道、公路、城市等等,要怎麼將這麼多的資料清楚地標示在一個區域,而且還要讓使用地圖的人很容易分辨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符號,符號中不同的元素顏色、線條粗細、形狀甚至文字,都可以用來設計讓人一目了然的符號,使用一張地圖時看到不懂得符號也不用擔心,因為地圖上通常會標示著符號所代表的意思 叫做『圖例』,每張地圖的圖例會有所不同,比較細的地圖上 有的時候可以找到蠻有趣的圖例。 
方位---表示圖中方位,通常用經緯線也可判斷 
拿到一張地圖,不搞清楚東西南北的方向是很麻煩的,要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就要先尋找地圖上的一個標誌"指北針" 指北針上寫著一個""字的那一邊,就是地理位置上的正北方,先找出正北方之後,再依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口訣,就可以很容易定出一張地圖的方位了。
 
 比例尺---指將地圖縮小的比例
什麼是比例尺,既然地圖是將地表上實際的地形和位置縮小,所以我們在使用一張地圖之前,要先了解這張地圖的比例尺。
比例尺代表的是在地圖上一個線段的距離(長度),與這條線段在地表上所代表的實際長度之間的比例 比例尺也可以叫做縮尺,從一張地圖上所標示的比例尺,我們才可以推算出這個區域中實際的距離與面積。
比例尺也有大小之分,比例尺愈小,代表這張地圖被縮得愈小,可以涵蓋的範圍也就愈大,但是地表上的現象可以被表現出來的就比較有限,拿兩張同樣大小的世界地圖和鄉鎮地圖來作說明一張世界地圖上因為要標示出整個世界的區域,所以必須縮得很小,也就是比例尺比較小。

比例尺的表示法
一般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數字法,一種是圖示法
數字法
是以數學上數字間的比例,來作為地圖與實際距離的比,表示法:例如1: 2,500這個比例尺代表的意義是 "地圖上1個單位的距離,實際長度上是2,500個單位"
以這個地圖比例尺1: 2,500為例,地圖上1公分的距離,地表上代表了2,500公分,也就是25公尺。
換句話說,地表上的距離是地圖上距離的2,500倍,同樣的道理,地圖上20公分的距離,在地表上的實際長度就是20x2,500=50,000公分。也就是500公尺或0.5公里。 比例尺的數字愈大,代表這張地圖縮小得愈多。
圖示法
則是利用圖示的方式,直接在地圖上表示出,單位長度在實際地表上所代表的距離,雖然表示法和數字法不同,但是其實只是"換句話說"而已,換算方法以及意義都是一樣的。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