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 愛鎮媽媽打造幸福大溪

小野空中對談-新故鄉願景 愛鎮媽媽打造幸福大溪


作者: 策畫籌備:張瑞昌╱執筆:林上祚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1月5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策畫籌備:張瑞昌╱執筆:林上祚】

婦運先驅返鄉定居,與在地的愛鎮媽媽們,到底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桃園大溪是最好的例子。本報與紙風車基金會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三六八鄉鎮市區第二哩路」專訪暨廣播節目,專訪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顧問陳來紅與大溪愛鎮協會理事長邱瓊淑,闡述二人如何攜手跨越城鄉與階級差異,營造大溪文化力。

從一九八五年的袋鼠媽媽讀書會、主婦聯盟,到二千年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四屆民間委員,陳來紅投身婦運卅多年,始終辦演先驅者角色。主持人小野表示,解嚴前,籌組民間組織並不容易,尤其是婦女、讀書會,以前提到成立讀書會,就會被聯想到有思想問題,這也讓陳來紅更具傳奇性。

老手傳承經驗 媽媽跨出社區

「過去全台走透透,但對故鄉大溪一直沒服務過,心裡一直有些虧欠。」陳來紅說,因為不在大溪,對當地社區營造僅停留在議題的關注,大溪鎮愛鎮協會理事長邱瓊淑,廿年前在大溪推廣廚餘回收,曾到台北參加主婦聯盟的推廣課程,但從未見過陳來紅。五年前隨著陳來紅返鄉定居,陳、邱二條平行線終於交會,世代與城鄉的差距碰撞出火花。

邱瓊淑起初以為,愛鎮協會的社區媽媽,能夠取得夫家支持,跨出家門投入社區營造,已是很大突破,根本沒想過要到把陪讀與照顧服務,跨到社區以外,「陳老師一回來,找我們過去談,一開始她講的,我一句話都聽不懂。」

陳來紅說服了邱瓊淑,把長年在台北公、私部門累積的婦女與社造運動,例如彭婉如基金會課後照顧輔導課程,引進故鄉大溪,讓四十八位社區媽媽們取得課後照顧員資格。

推廣閱讀普及 陪讀陪出口碑

陳來紅說,政府開辦一些課後照顧員等培訓工作,多希望住在鄉下的人,集中到一個定點上課,但陳來紅認為,課後照顧等課程,有必要在地化,「大溪是彭婉如基金會在全國所有課後照顧員育成課程開課當中,唯一非都會區的據點」。

在推動課後照顧服務過程,大溪愛鎮協會進一步發現很多弱勢家庭學生,需要額外的照顧資源,「這時候,她就把台灣兒童閱讀學會、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台灣女藝協會等全國性組織資源,帶入大溪」,邱瓊淑說。

 

大溪愛鎮協會推廣的閱讀普及服務,目前聚焦大溪鎮國小四年級學生,該協會的「小小書評家」計畫,由社區媽媽(故事媽媽)陪著小四生,一年閱讀二十本書,經由雙方討論,訂定一年內所能寫下的廿本書的書評,書本則是由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的「愛的書庫」借用。

計畫最早在大溪國小推動,邱瓊淑說,有一名學生原本是全班最後一名,一年過後進步到全班前十五名,大溪國小校長感動之餘,當下決定當年度自行編列卅萬元預算購置學校圖書,其他大溪鎮國小風聞後,也邀請愛鎮協會進駐校園,四年下來,有七所小學加入該計畫。

文化向下扎根 服務擴及偏鄉

「目前台灣的小學課程,只需中等資質就可以應付,如果鎮內小學生閱讀基礎能力,在小學四年級就被育成,求學過程不需要大人幫忙,也能自主學習,日後不管放在什麼環境,都不會有問題」,陳來紅說。

為了讓閱讀文化向下扎根,協會也在大溪老街設置學齡前閱讀與托育中心的「愛鎮五色鳥故事館」,並且獲得信誼基金會、遠流、青林、小魯等出版社贊助。為了照顧偏遠地區幼童,愛鎮協會也派出故事媽媽,到老城區以外、資源相對匱乏的公立托兒所,五年來每周到課十六班,同時也遊說「程照寧閱讀推廣基金」,提供照寧學前書箱。

邱瓊淑說,大溪鎮幅員不小,有些社區公車無法到達,陳來紅爭取這麼多資源,社區媽媽也受到感召,自願開十公里的車,到偏遠的公立托兒所講故事,「我非常感謝陳老師過去五年,把全國性資源帶進大溪,讓很多媽媽有工作機會」。

拉弱勢童一把 消弭階級問題

偏遠地區小朋友回到家,很多父母親忙於工作沒能力陪讀,有些則是隔代教養,很需要有人陪伴,陳來紅提議明年來推動「親孫書箱」,由故事媽媽帶著一箱裝有卅本書的箱子,到偏遠地方陪伴那些阿公阿嬤,閱讀學齡前童書,好讓他們回家就能說故事給孫子聽。

陳來紅說,卅年前,台灣的社會運動勃興,很大一部份是靠中產階級的支持,可惜的是,現在中產階級正在逐漸消失中,「弱勢孩子更需要陪伴閱讀,現在如果不協助他們,未來這個社會差距就愈來愈大,問題也會愈來愈多」。

※專訪內容請見本專題官網「台灣368」及「風聲」網路廣播電台。


 突圍之道-盼遊子回鄉 齊心挖掘文化底蘊




作者: 執筆:林上祚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1月5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執筆:林上祚】

桃園大溪今年拜鳳飛飛逝世紀念活動之賜,今年觀光人潮突破一百五十萬人次,大溪鎮愛鎮協會顧問陳來紅表示,大溪建城二百年,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希望大溪的異鄉遊子能紛紛回鄉,引進本身資源在家鄉營造,共創終老的幸福基地。

陳來紅說,戰後出生的三、四年級生,是最適合從都市回鄉的一群人,他們最節儉、儲蓄最多,在經濟與教育累積時間最久,社會關係上也擁有最佳條件,而且與故鄉連結度,也比後面世代來的深。

陳來紅說,大溪鎮其實很像台灣縮影,老城區像是台北,其他就像台北以外的台灣一樣,老城區是二百年以來重要商圈,其他地區則維持農村型態,點跟點之間距離很遠,推動大溪整體文化營造,須了解鎮內差異性。

陳來紅說,公部門社造預算進入鄉鎮後,鄉鎮社區間常處於競爭狀態,為避免零和局面,社造團體間有必要推動橫向協調,舉例來說,大溪鎮今年文化生活圈計畫,推動文化盤點,每個組織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社造團體之間可以互為平台、共蒙其利,「我覺得這樣的共識會議很讚」。

她以夫家黃家為例,黃家是清朝時代是武舉人,她的大姑先前拿出一箱公公保存的文件,裡面赫然發現有當年大溪公司發行股票,大溪鎮樟腦與煤礦鉅子簡阿牛,日治時代也是台籍九位評議委員其中一位,和其他鄉鎮相比,大溪建城二百年,有很多珍貴文化資產需要去整理。

陳來紅說,大溪還有慈湖兩蔣園區等景點,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應透過文化盤點,細緻整理,若每個社造團體、每個家庭都做盤點,那一定不得了,「文創要從本有的文化底蘊出發,否則就只是抄來抄去,不會有自己的內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