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第一手紀錄 歐洲傭兵日誌 呈現400年前台灣


大航海時代第一手紀錄 歐洲傭兵日誌 呈現400年前台灣


作者: 林欣誼╱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9月17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十七世紀的台灣是什麼模樣?當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忙著在亞洲攻城掠地,一邊興建貿易的商館,一邊蓋起戰略堡壘。在新出土的《利邦上尉東印度航海歷險記》中,便呈現了利邦上尉親身見證的大航海時代,以及他和台灣居民交鋒的第一手紀錄。


這份法文手稿十九世紀在瑞士的一棟舊宅閣樓中發現,抄錄者不詳,內容則是瑞士出身的艾利.利邦一六一七至一六二七年的海上冒險回憶錄。


書中敘述他年輕時因好奇而踏上格陵蘭捕鯨船,從此成為誰出錢就幫誰打戰的傭兵,一六一八年起任職東印度荷蘭公司,擔任亞洲地區士兵與軍官,從歐洲出發途經好望角,前往東南亞,也來到了台灣。


「這些人真奇怪,身材很高,肥胖,像個胖巨人;但女人個子很小,像八到十歲的小女孩,裸身,……和她們說話時,她們就把像窗簾的布移到前面遮羞。」這是一六二三年,利邦隨東印度公司指揮官雷爾松抵台時,對南台灣麻豆居民的描述。


一心想和中國與日本建立貿易關係的荷蘭人,在澎湖建立軍事基地,一邊作戰一邊與中國協商,同時評估在台做貿易的可能,利邦就在此時被派到台灣建造堡壘。


利邦描述他一抵台,就向當地目加溜灣社人接洽,前往麻豆社原住民所在地砍伐所需木材,兩周後卻遭到麻豆社人突襲。「他們不斷對我們射出標槍和劍,如冰瀑下不停……我的後腰部受傷,差點命喪河邊,幸好有士兵一槍擊斃那個拿大刀正要砍我頭的人。」


死裡逃生後,利邦記下對台灣的觀察,包括原住民獵鹿的方式、熱絡的鹿皮貿易及蓋滿枝葉的住屋、當地對偷竊和通姦者的處罰、各種水果和簡單的語言。


一六二四年,荷蘭和中國談判不果,但中國同意他們在不屬中國管轄的台灣建立據點,荷蘭便遷台,這是荷蘭殖民台灣之始。利邦則在此時離台,先後在帝汶島、亞齊等地執行軍事任務,一六二六年役期結束,登船返歐。


這本書法文版編輯依弗.紀侯認為,利邦並非知識份子,戰爭是他的一切,雖然他筆下對異國的描述流於片面,但他從未用過「野蠻」這個字眼,他的觀察聚焦在貿易、當地自然資源,對動物記錄仔細,也描述了船難時的恐懼、中國海盜的肆虐,呈現了大航海時代,一個歐洲傭兵所能見證的世界風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