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巡山


木瓜山」作品入題 劉克襄:生態更受重視

2012/06/10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莊宗勳/連線報導】

作家舒國治和劉克襄的作品「再談旅行指南」、「木瓜山」,選入今年國中基測考題。巧合的是,兩者都以「旅行」為主題。

「木瓜山」收錄於詩集「巡山」中,「巡山」是劉克襄爬山半甲子、為台灣五十座山留下的文學紀錄。他笑著透露,昨天上午正在台灣國家文學館朗誦「木瓜山」,沒想到同一時間學生竟在桌上跟這首詩奮戰。

劉克襄說,「木瓜山」詩中記錄花東鐵道旅行途中所見美景,他曾站在詩中提到的老車站,對著天地大聲朗讀這首詩。雖然已不是第一次有作品入題,但他還是很高興,「代表大家越來越重視環境生態了」。

2



















木瓜山/作者:劉克襄

每天,凌晨的最後一刻
那山總會站成全世界最豐滿而堅實的肩膀
讓早起的陽光悄悄地滑下
溜過鯉魚山的肚腹
去輕輕地叫喚整個縱谷
直到海岸山脈露出惺忪的身子

那時,稻田裡的鷺鷥已經伸展翅膀
蔗田裡鬼鼠和環頸雉紛紛抬起頭
連花蓮溪的雁鴨和水牛也睜開眼睛了

而我們搭乘的火車
就在安詳而開闊的舒展中
熱鬧地拉開了黎明的序幕
吉安、壽豐、豐田、萬榮........
喏,這些太平洋黑潮旁邊
肥美名字的小鎮們
一個個都快樂地醒來了

 

(資料來源:劉克襄詩選)

木瓜山,海拔2426M,一等三角點。位於花蓮鯉魚潭西方的六公里處雄踞於木瓜溪口,孤拔雄渾的木瓜山。為能高山區,知亞干山系的稜尾巨峰。往昔為東部木瓜林區之重要林場,山麓並建有哈崙山地伐木鐵道。歷經了數十年砍伐,曾經人聲鼎沸,而今林木伐盡、人去樓空的木瓜山,參天巨木早已不復再見。


巡山







第一本描繪台灣山岳萬千姿態的主題詩集
劉克襄以山為題的兩首新詩被選入高中國文教科書
詩集內穿插劉克襄手繪插圖
詩人 吳晟 專文推薦


巡山,是一種態度,一種信念
山是老友和戀人,那樣不能割捨的情誼對象。山路走久,上了一定年紀,
那山就會來找你,跟你傾訴。你傾聽著,相伴著,感覺自己的圓滿。


  詩人作家劉克襄走山半甲子,推出對台灣山脈或高巍或肅穆或蒼涼或等面貌紀錄而下的詩集。山在天涯,亦在咫尺。山在高遠,更在平實。每座山都有其風味,浸潤詩人的野外生涯。詩人也常遠眺,或生態信念的困惑,或生活意義的納悶,或生命無常的低迴。看久了,山都以無形之內涵,在不同的年紀裡,回應詩人的愚騃。

  詩是敏銳的探針,通靈的雷達。經由詩的牽線,詩人打開了這些懞懂。詩人以詩提問,也以詩慰藉,撐起一個小小的佇立姿勢,像一棵瀕臨危崖的扁柏,嘗試以通身傲骨,努力跟山對話。詩成為這輩子,份量加得最重的安慰劑。


作者簡介

劉克襄

  現浪遊台灣,大部份時間於台北近郊野外從事鳥類觀察、植物調查、拍攝與繪畫。致力於自然生態保護、教育和社區改造運動,熱中登山、古道踏查與鄉鎮旅行。

  以雙腳在山區小徑、鄉鎮老路、荒野古道、城市步道徐行苦行慢行修行,體會實踐一種生活態度;雙手也不閒著,將各種體悟以詩、散文、小說、論述、繪本和旅遊指南等形式交替出版,作品龐雜而豐富。早年以鳥類、古道和台灣自然誌做為創作題材,晚近則以鄉土教育、生態旅遊為書寫主題,曾獲台灣詩獎、笠詩社二十年新人獎、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吳三連獎、台灣自然保育獎和金鼎獎等。歷任報社副刊主編、主任之職。

  十八歲寫詩至今,出版了詩集六冊,分為《河下游》(1978,以乳名劉資愧出版)、《松鼠班比曹》(1984)、《漂鳥的故鄉》(1985)、《在測天島》(1986)、《小鼯鼠的看法》(1988)、《最美麗的時候》(2000)。2008年《巡山》集結五十首走山半甲子的經驗與體悟,以詩這敏銳的探針,與萬千姿態的台灣山岳對話!


代表作品:

詩:《小鼯鼠的看法》、《最美麗的時候》

散文:《安靜的遊蕩》、《迷路一天,在小鎮》、《少年綠皮書》及《失落的蔬果》

小說:《風鳥皮諾查》、《座頭鯨連麼麼》、《永遠的信天翁》

繪本:《不需要水鳥的名字》、《小石頭大流浪》

旅遊指南:《福爾摩沙大旅行》 》、《北台灣漫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