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致富 大陸城市掀改名潮

改名致富 大陸城市掀改名潮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1/01/30 12:43



(中央社台北30日電)中國大陸一些中小城市為凸顯歷史文化、旅遊名勝等背景,渴望「改名致富」,掀起一股「改名」風潮,如河南新鄭市提出改為「軒轅市」,貴州仁懷市擬改為「茅台市」。



20年前,作為中國第一個改名的城市,四川灌縣改名為「都江堰」,用古代水利工程師李冰的名頭吸引大量遊客,成為「改名致富」的成功例子。此後大陸多個城市為凸顯文化旅遊主題,紛紛更名,如湖南大庸更名為「張家界」市後,躍入全國一線旅遊城市行列。



四川南坪縣改名九寨溝縣、雲南中甸縣改名香格里拉縣等,都是城市「改名成功」的典範。這些城市通過改名,不同程度提升城市競爭力和知名度。



隨著城市更名運作成功,大陸諸多中小城市掀起一股「改名」風潮。醞釀改名的城市不少,如河北石家莊市想改成「正定市」或「西柏坡市」,河南周口市想改為「陳州市」,還有建議湖南耒 (音同磊)陽市改為「蔡倫市」,陜西西安市改名「長安市」等。



傳言河南一個號稱「老子故里」縣,也想將縣名改為「老子縣」。不過,此說法被鹿邑縣有關方面否認。



此外,還出現多個城市「爭搶」一個名稱的情況。如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與貴州水城縣都想改為「夜郎市」。香港文匯報引述專家表示,城市更名熱的背後,其實湧動的是一股浮躁騰飛幻象。



專家指出,當這種騰飛幻象與現任官員的短期政績聯繫到一起時,往往容易迸發出更名的衝動火花。但實際是,如果地方官員只熱衷於搞政績,希冀一個城市名的誇大就帶來經濟收入,而不務實進行城市建設。原本低靡的城市經濟仍將奄奄一息,而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改名運動最終也將成為一場鬧劇。



北京交通大學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劉文采強調,一個城市的更名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比如一個人口150萬左右的城市更名後,僅辦理二代身分證就需要花費人民幣2000萬元。因此,城市更名要計算更名的成本與城市收穫間的比例。



此外,地名本身就承載著歷史,往往是從遙遠的年代就開始啟用,並已深入民心,由民眾代代口耳相傳下來。如果地方官員單純從經濟角度出發,依靠行政命令強行改名,將損害當地的文化歷史。1000130


 


大陸城市改名風起雲湧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1/01/28 22:04



(中央社台北28日電)中國大陸一些城市為凸顯歷史文化、旅遊名勝等背景紛紛改名,提升城市競爭力,甚至連「抽一根菸就可走遍的縣城」更名為張家界市後,知名度飆升。而且,中國城市改名的衝動從未停過。



人民日報海外版統計,1、20年來因改名而知名度大升的城市,包括四川灌縣改名都江堰市、福建崇安縣改名武夷山市、四川南坪縣改名九寨溝縣、雲南路南彝族自治縣更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雲南中甸縣改名香格里拉縣等。



就如同湖南大庸,地處武陵山區,曾被笑稱「抽一根菸就可走遍的縣城」,閉塞落後,鮮為人知。1994年4月更名張家界市後,蓋機場、通火車,經濟大步起飛,2009年旅遊收入突破人民幣100億元,躍入中國一線旅遊城市行列。



  而目前正醞釀改名的城市也為數不少,例如河北石家莊市想改成正定市或西柏坡市、河南新鄭市想改為軒轅市、河南周口市想改為陳州市、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與貴州水城縣都想改為夜郎市。



另外有人建議湖南耒陽市改名蔡倫市,西安市改名長安市,以出產茅台酒成名的貴州仁懷市,也被建議改為茅台市。



搜狐網站上對這篇文章的網友留言,大多是眨多於褒。有人調侃,以後乾脆就把北京改成大明、南京改回金陵、開封改汴京、洛陽改東都...,「這些地方官真的不務正業。」



一位網友正經地表示,改名牽涉的包括戶口、身分證、房地產證、地址等,「不是改一兩個字這麼簡單」,而這些都需動用巨大的費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