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眼人》 奇幻島的哀傷人生 吳明益以詩意文字展示豐富的自然世界

吳明益談自然作家 走向社會參與是宿命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1/31 02:51 林欣誼/專訪



中國時報【林欣誼/專訪】



吳明益畢業於輔大大傳系、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科學知識全靠自修補足。他平時大量閱讀、勤走野外。他說:「我的電腦裡有一層層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的資料夾,所有我認識的生物,我都知道他歸到哪一科。」



吳明益目前在東華大學華文系任教,常帶著學生去踏查山川,每天忙著教書、寫作、抗爭,他幾乎沒時間睡覺,認真的個性,也反映在他堅毅的臉龐上。他坦言參與環境運動需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還會得罪人,但他認為自然作家走向社會參與不只是使命,更是宿命。



距離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本日公休》已十四年,吳明益默默耕耘,從一個不被注意的新人,成為具深厚內力的作家。他說,很久以前他就知道要寫出像《複眼人》這樣的小說,「但我知道需要十年的時間。」



十年來,他並非不焦慮,因為他不在文壇結盟,拒絕進入彼此吹捧的小圈圈,也不在文學雜誌發表創作,怕被版面與編輯的要求受限,加上他的小說不歷史不城市不鄉土,難以歸類。



但他欣見近年來台灣自然科普書寫日益興盛,像是這兩年包括方偉達的《生態瞬間》、黃一峰的《婆羅洲雨林野瘋狂》、陳添喜的《在龜的國度》、陳楊文《一個潮池的秘密》等作品。



他表示,台灣的自然書寫從八○年代文學家結合鄉土意識的寫作、到九○年代如廖鴻基、夏曼.藍波安回歸原鄉的追尋,到如今有林黛羚等人寫蓋自然的房子、綠房子、節能減碳的實踐等等,廣泛地討論到人的棲居問題。「我相信科學界出身的人逐漸會成為自然書寫的主力,也許一百年後,台灣也能出現像瑞秋卡森這樣的自然作家。」


《複眼人》 奇幻島的哀傷人生 吳明益以詩意文字展示豐富的自然世界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1/31 02:51 林欣誼/專訪



中國時報【林欣誼/專訪】



吳明益被作家劉克襄譽為新一代最傑出的自然作家。他在二○○○年以蝴蝶觀察為題的《迷蝶誌》驚豔文壇,之後陸續交出《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小說《睡眠的航線》等作品,近日發表最新長篇小說《複眼人》,融合了科幻、魔幻寫實與深厚的自然知識,以詩意文字展示一個充滿想像力的豐饒世界。



「環保運動挫折的時候居多,感到極度無奈與憤怒時,寫作是我最大的出口。」吳明益說。



這幾年來,吳明益也漸漸從一個寫作的人,變成站上前線的環保行動者,他曾參與反對花蓮七星潭渡假村開發建案、聲討國光石化案等行動,也剛與詩人吳晟合作編著反國光石化文集《溼地 石化 島嶼想像》,收錄各界對國光石化建廠的意見論述。



他花了三年寫的《複眼人》,靈感來自一座真實的「垃圾島」。他說,不久之前科學家在太平洋上發現一座垃圾堆成的島,已經長成和美國一樣大,隨著洋流緩慢飄移。「這個在google地圖上都能看到的島實在太奇幻了,促使我在小說中虛構了對『瓦憂瓦憂島』的想像。」



如同普拉斯(Francois Place)的《歐赫貝奇幻地誌學》,吳明益為這個島創造出自己的語言、神話、因資源有限而必須「將次子送出海」的習俗,以及死去的次子都將成為海中鯨豚的傳說。小說設定在二○二○年的未來,故事從一個悲傷的島上青年啟始,他走上了次子出海的旅程,抵達一個無人的葛思島,然後隨著島飄移到台灣東海岸。



在多條敘事線中,他創造了來自虛構島嶼、台灣、歐洲甚至未知世界的人物,彼此交織出複雜的情感,全書籠罩著悲傷詩意的氛圍,著墨寂寞的心靈,也關注島嶼環境的變遷。



「這三年來,我不知如何表達對環保議題的悲哀,以及一種無法抗拒的人生的悲傷,寫到後來,我被筆下人物深深感動。」



《複眼人》是一部包羅萬象又難以歸類的小說,為了寫作,他得同時研究人類學、雪山隧道的岩層、小米收成的季節、昆蟲與生物的習性等等,「過程中我獲得一種奇妙的滿足感,感覺我正在寫一部,在台灣只有我能寫的小說。」



但大量的自然與科學知識,不代表小說難讀,他打定主意「不要寫艱澀的小說」,「我想要像太陽馬戲團一樣,每個動作都很難,但是非常好看。」



新世代台灣小說家的題材大多為家族或歷史,但吳明益認為:「小說還可以建構一種對未來的想像:我們想要、或不想要什麼樣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