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大湖-北埔人文生態之旅

六和高中附設國中部九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


地理考察活動行程


活動日期:98228 〈星期六〉上午7:20


集合地點:南區青少年中心〈平鎮市延平路1168號新勢國小對面〉


考察路線:7:20-7:30救國團南區青少年中心集合


9:30-11:00雪霸國家公園遊客中心聽取簡報及影片觀賞


遊客中心內設展示室及視聽室,將園區地質、地形、動植物及人


文景觀資源,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精彩的圖片畫面呈現出來


同學在這裡可以最短的時間瞭解國家公園概況。     


11:30-12:30 漫步大湖汶水老街及午餐(午餐自理)


老街有不少客家餐館及特色小吃,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行用餐。


13:00-14:30 大湖金榜草莓園採草莓


金榜草莓園佔地廣闊,每年元旦開始進入草莓的盛產期,同學可


自行採購。


15:00-17:00 北埔聚落-北埔老街、金廣福公館、天水堂


北埔有歷史文化古蹟群、著名的客家美食、絕有地方特產、自然


環境特色,藉著考察北埔聚落來認識客家人開墾過程與兩次血淚


抗日事紀。


18:00返回南區青少年中心→快樂返家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第一站雪霸國家公園遊客中心(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水尾坪100)


雪霸LOGO



雪霸國家公園於八十一年七月一日成立,是台灣第五座國家公園,位於台灣中北部,屬高山型國家公園。園區以雪山山脈為主軸,範圍涵括了新竹縣五峰鄉和尖石鄉、苗栗縣泰安鄉、台中縣和平鄉,總面積達76,850公頃 。園區內地形錯綜複雜,景色氣象萬千,高峰溪流景觀更是雄偉壯麗,同時蘊涵完整豐富的動植物及人文資源,是一個進行深度旅遊、寓教於樂的大自然戶外教室。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位在苗栗縣大湖鄉,大湖初稱「馬凹」,係當地泰雅族語「山胡椒」的意思。管理處面積約九餘公頃,位於汶水溪西側低階地的上方,周遭景觀主要為丘陵環境。遊客中心內設展示室及視聽室,將園區地質、地形、動植物及人文景觀資源,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精彩的圖片畫面呈現出來,遊客在這裡可以最短的時間瞭解國家公園概況。旁有八角形兩層建築,緊鄰生態景觀湖,視野極佳,並有簡易餐飲以及國家公園出版品展售,是休憩或閱讀自然的好場所。此次行程除了導覽外,還會觀賞影片「發現雪霸」。

交通:在中山高速公路下苗栗交流道,往苗栗方向接台72線快速道路再接台3線與苗62線交接處後左轉即可到達。 



 


雪霸國家公園情境圖   遊客中心


 


雪霸國家公園東自邊古巖山起,向南經喀拉業山、羅葉尾山、武佐野群山至大甲溪谷。南沿大甲溪而下,至志樂溪會合處沿陵線經宇羅尾山至三錐山。西至三錐山起向北,經小雪山、南坑山、盡尾山、東洗水山、北坑山接樂山。北自樂山起向東,經觀霧、高嶺、境界山、南馬洋山至邊古巖山。本區域範圍總面積為76,850公頃 。雪霸國家公園地形以高山及河谷為主。全區高山林立、如大霸尖山、武陵四秀(品田山、池有山、喀拉業山)、雪山、志佳陽大山、大劍山、頭鷹山、大雪山等高度均在3,000公尺 以上,其中雪山為雪山山脈最高峰,是台灣第二高峰。而大霸尖山素有「世紀奇峰」之稱,山容壯麗。其他的地形景觀如大甲溪峽谷地形、佳陽沖積扇與河階地形、環山地區環流丘地形、德基地區肩狀平坦陵地形、河川襲奪等。植物資源方面,本區內有維管束植物1,103種,稀有植物61種,如台灣山薺、高雄柳、棣慕華鳳仙花(世界僅產於此)、南湖柳葉菜、管草蘭、松葉蘭等。另外翠池之玉山圓柏林是全台此類森林面積最大的,雪山主峰下之冷杉林及觀霧僅有之台灣擦樹純林極具保存價值。雪霸國家公園之動物資源甚為豐富,發現有32種哺乳類動物,97種鳥類,14種爬蟲類,6種兩生類,16種淡水魚及89種蝴蝶,其中彌足珍貴的瀕臨絕種之動物如櫻花鉤吻鮭、台灣黑熊、帝雉、山椒魚及升天鳳蝶等。其中櫻花鉤吻鮭是全世界僅有的陸封型鮭魚,同時也是世界分布之最南緣的鮭魚,目前僅存於雪霸國家公園之大甲溪上游,更顯示其珍貴,而被譽為台灣國寶魚之首。目前業於七家灣溪兩側地區劃定為「櫻花鉤吻鮭復育保護區」,積極進行保育及復育工作。


台灣櫻花鉤吻鮭    雪霸圖片


 


第二站漫步大湖汶水老街及午餐


 


 



 


汶水老街是苗六線前往草莓故鄉-大湖的交通必經之地,也是早期獅潭、泰安、大湖地區前往苗栗的交通樞紐與貨物集散地。台72線東西向快速道路通車之後,大量車潮不再從此湧入,汶水老街逐漸蛻變成為具有人文、藝術氣息的街坊市集,提供遊客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無論是造型別具巧思的招牌,還是賦有藝術質感的地磚,漫步在汶水老街,彷彿走入時光隧道,可以發掘客家歷史發展的痕跡,以及濃厚的鄉下人情味。這裡有各式各樣的美食街坊、餐廳、風味小吃,同學可自行選擇喜愛的餐廳用餐。


 


 


 


  



大湖鄉介紹


大湖原稱做馬凹、或巴價拉崎、Masranmo,隨著墾戶的增加,發展成大湖庄後,大湖不僅是山區重要的街肆;同時,也是政治、軍事上的重要據點。光緒年間,大湖撫墾分局、以及林朝棟統領的棟軍大營、正營營盤,全部設在大湖街。本鄉之開拓,始於咸豐末年。至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間為闢萊時期,先民初履斯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斬荊闢棘,從事墾荒,歷盡艱辛建立村落田園。本鄉鄉民多屬客家人,客家山歌作詞、作曲頗為興盛,如涂敏恆、吳盛智、吳乾宏等,為台灣著名之客家歌謠作詞、作曲、歌唱家。


大湖鄉山多田少,境內可耕地面積不多,居民多以農業為主,境內大安、汶水、大湖、南湖等河川,水量充足土地肥沃,適造林、果樹之栽培,尤其草莓為高經濟農作物,是大湖鄉之特產,草莓不只為帶來財富,發展出來的觀光果園形態更是休閒農業的範本。此外桃、李、枇杷、梨、柑桔、柿子、苦瓜、甜玉米、桂竹筍之產量供應市場相作當大宗的農產品。主要特產有草莓、茶葉、桂竹筍、桃、李、蔬菜、甜玉米、生薑、高接梨。



大湖區農田景



第三站金榜草莓園採草莓


大湖草莓約在1958年引進,直到1982年引進適合鮮食的「春香」品種,並開辦觀光果園後才一戰成名,也使得大湖成台灣「草莓之」。大湖所種植草莓的品種中以「香」最受歡迎,大湖草莓期從12月到隔年3月,元旦春節期間上市的草莓,風味最佳,是大湖採草莓最熱鬧的黃金時期。


 


草莓


 


 


 


金榜草莓園佔地廣闊,每年元旦開始進入草莓的盛產期,一顆顆又大又甜的草莓,讓您吃了還不過癮,順道帶一大箱回家享用。


高速公路行車:下國道一號(中山高)132K苗栗交流道,接台72線快速道路,往東走到快速道路終點,續接台三線,至台三線131‧5公里(經過大湖酒莊後第一座橋紅綠燈左轉)循指標即可抵達金榜草莓園。













 



 



 第四站北埔聚落、金廣福公館、天水堂


 



 



北埔鄉介紹


民國前十五年,因改稱新竹縣,同年十月北埔設警察署,翌年民前十四年,全台灣分設十四廳,北埔改設為支廳,嗣後設區役場。民國九年縣制擴大,新竹稱州,而竹東設郡役所,本地屬竹東郡管轄,稱北埔庄役場。民國卅四年,抗日勝利,台灣光復,廢州制復改縣制為新竹縣,縣下設鄉鎮,從此改稱北埔鄉,乃為此北埔之簡由。目前人口數約10267人。



北埔是新竹縣最後開發的地區之一,原名大隘興莊或北埔南興庄,位於竹東鎮的西側,是客家人聚居的市鎮。 「埔」的定義有兩種,一種說法為利用平地的位置地形所命名。埔乃是原野之義,指未開墾的原野。埔地就是指不能當成田園、宅地以及漁溫的土地,如荒埔、山埔、海埔都是。另一說法是,屬於由期聚落處的地形,未開墾之耕地都稱之,其地形限於平坦或斜緩坡面。而北埔的「北」主要是強調其地理上的位置關係,和南方之南埔村相對稱而得名。


北埔鄉之地形以山地及丘陵為主,受溪流深度切割形成北埔、南埔為中心之二大盆地,雖無寬廣之沖積平原,但由於土地屬於質地肥沃、灌溉水源豐沛的沈積帶,且地勢平坦,早在隘墾時期就已被開發成為本鄉的「穀倉」;繼而以北埔為中心,逐漸向周邊輻射開拓發展而成大隘三鄉。



    北埔是清代道光年間廣東省客家移民開墾的基地,原名「竹北一堡南興庄」。北埔的地名,其因位於「北方之盆地」而得來。這個地方,是道光年間由淡水廳下令開闢的,當時的開拓先民,有閩南的,也有客家的,目前仍聳立於中正路的一座四合院古厝「金廣福義聯扮社」,便是當年閩粵移民合力開拓此地的證據。相較於新竹其他地方,北埔的開發是最晚的。北埔的建築講求防風聚氣,並藉由竹叢、城門及曲折的巷道,打造良好的防禦功能。已經有百年歷史的北埔老街是大隘三鄉北埔、峨眉和寶山最繁榮熱鬧的地帶。一百多年前,新竹北埔開基墾首姜秀鑾想建廟立宅墾拓地方時,客家人篤信風水,請來的地埋名師認為北埔龍、穴、砂、水的風水格局非常完美,是個有守有攻、能聚氣納財的好地理。姜秀鑾成立了「金廣福」號召墾民,與先住民纏鬥數十年,北埔的開發就因為是武力拓墾,因此北埔的聚落特性不像傳統的農莊或街鎮,而是有軍事、商業及宗教的圍城,具有防禦特色。


 






北埔擁有全台灣唯一的古蹟區,在一百公尺內古蹟羅列,有國定古蹟金廣福 (原一級)、天水堂 (原一級)、縣定古蹟慈天宮 (原三級)、縣定古蹟姜阿新宅縣定古蹟姜氏家廟、忠恕堂等。漫步北埔老街巷道中,您可感覺北埔獨特的客家人文特色,北埔客家人移民開墾記事、北埔兩次抗日事蹟、建築風格等。此次考察將由當地專業古蹟解說老師引領同學了解北埔客家風情、古蹟人文,進行客家文化饗宴之旅。


北埔老街裡珍藏著歷史的味道,四面環山,以慈天宮為中心的老街天水堂、金廣福公館、姜阿新故宅有濃濃的歷史味道等您來細細品嚐。



 


慈天宮前方即是繁盛的北埔街,北埔街分成上、下兩段,慈天宮至南興街口稱「上街」,是北埔主要道路,庄內其他巷道都以此為主幹線;南興街口至城門街口稱「下街」,是昔日「入墾」北埔的通道,也是當時聚落的聯外道路,合起來的老街,是北埔清朝時期最熱鬧的商業中心。經過數十年拆除改建,如今僅剩廟前交接處有3、4棟街屋仍保留舊貌,小吃土產、餐廳多聚集在此街上,在遊客不多的日子,居民拜神、醃鹹菜,在新式平房與舊街屋中過日子。





 









姜阿新宅
姜阿新宅建於民國35年,為仿歐式之巴洛克式建築,歷時三年餘完成,姜阿新宅和金廣福以及天水堂接鄰,是一座以原木為主要裝潢的宅第。
宅第的外觀係改良自洋房樣式,屋頂係四落水斜屋面,以洋式人字刑屋架構 而成屋頂覆蓋,外牆洗石雕花精實華麗。當時姜阿新製茶事業如日中天,客戶遍及歐亞因而建此豪宅,既可接待貴客又可顯現商場魅力與舒適居家,是建築上難得的經典作品。民國848月,金廣福文教基金會開始修繕姜阿新老宅第,以呈現往日風華為先。


 







國定古蹟金廣福〈原第一級古蹟〉
清道光14年,淡水同知李嗣鄴基於防番與開墾雙重理由,示喻粵籍九芎林庄〈今之芎林鄉〉總理姜秀巒與閩籍新竹西門城總理林德修,招募24股於北埔組設「金廣福」墾號,設36處防隘,募三百餘隘丁,進行開墾的工作。「金廣福」即為當時之開墾業務辦事處。由於隘墾困難重重,需費資金龐大,閩籍捐資股夥紛紛退出,使得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金:代表官方或或表示金字招牌、 廣:代表廣東(客家人)、 福:代表福建(閩南人)



金廣福之拓墾範圍包括今日之北埔鄉寶山鄉峨眉鄉三地,至清代後期已擴展至苗栗南庄三灣鄉一帶。


 



 





金廣福公館 是過去處理開墾業務的辦事處


 


國定古蹟天水堂〈原第一級古蹟〉

天水堂建於清道光12(1832),由金廣福開拓墾戶首姜秀巒所建,可說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民宅建築,它是一座比例相當完美,客家傳統建築佳作。由於姜秀鑾身為金廣福墾戶之首,於「開墾」過程中,獲得北埔大部分的地業,故可比照他在九芎林老家而興建的大形宅院。形式為"一堂六橫",也就是"一座堂屋,六槓橫屋"(換句話說是:一正身,六條護龍)。院牆上設有祭拜天神的神龕,這是客家人祭拜天公的習俗。因姜家的郡號為天水郡,故取堂號天水。姜秀鑾故居圍牆因係私人住宅,外人不能進入參觀,只能從牆間窺一窺


姜氏家族繁衍到十八世紀時,已經人口眾多,於是就在清光緒末年興建另一棟新宅,一般稱為"姜式天水堂二房",有別於姜秀鑾創建的"姜式天水堂大房"。天水堂二房的建築形式是台灣少見的"一堂八橫"民宅(也就是一正身,四對護龍),屋宇雄偉壯碩,外觀氣宇軒昂,十分引人注目。



 


縣定古蹟慈天宮〈原第三級古蹟〉
慈天宮,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而開墾之初慈天宮廟址雖已堪定,但因物資短缺,故暫以簡陋的小木厝奉祀,姜秀鑾家族自惠州迎請而來的觀音神像,其後隨著墾業漸進,在清咸豐三年遷建於現址。清同治十年當時的墾首姜榮華倡議擴建慈天宮,於清同治十三年竣工,即成今日主要規模。在慈天宮左側小巷可以發現當年為了躲藏和防禦敵人,刻意在迂迴曲折的排水巷道中,間隔式地鋪上一兩塊鬆垮的石板,外人不察,就會踩到,並且發出叮咚聲響,鄉民一聽就知道有外人侵入、群集起來應敵,因而稱之為「叮咚橋」!



本廟位於秀鑾山麓,歷史悠久,建物宏敞,莊嚴雅緻。始由姜秀鑾創建,次得姜殿邦、姜榮華父子先後修建,今日香火不絕,為本鄉居民唯一信奉之神廟。廟內主祀觀音菩薩,配祀媽祖、五谷先帝、文昌帝君、三山國王、三官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東廊祀淡水同知李嗣鄴、姜秀鑾、姜榮華等之祿位。邇來香煙鼎盛,為地方宗教信仰中心,每年上、中、下元均有舉行祭典,祈求風調雨順、國泰平安。




 


縣定古蹟姜氏家廟



姜氏家廟建於民國 11 年〈西元 1922 年〉間,木作部分雕工精緻,左、右兩套出自知名木匠大師葉金萬的兩位徒弟以「對場作」手法競技鑿雕而成,相互輝映,各具特色,刀工細緻層次華麗。而在屋內外樑柱上許多高超的藝術彩繪,為廣東大埔擂金彩繪大師邱玉坡客寓北埔所作。姜氏家廟建築形式與慈天宮近似"雙堂二橫"(也就是二進雙對護龍),除正殿及三川殿之外,左右兩橫屋各有一側殿,此四殿以直交的廂廊連通,形成迴環動線及開放的祭祀空間。其木作部分以"對場作" (不同組的工匠合作或互相競爭的工作方式)手法鑿雕而成,左右相互輝映,各具特色,極具藝術價值。












開隘紀念亭
  

 



 1933年4月,大隘居民為「金廣福」開基墾首姜秀鑾舉行盛大



祭典,以該境東隅的山丘,命名為秀鑾山,並樹立百年開闢石碑作為紀念;1976年,當時北埔鄉長姜炫鏢先生將此處改稱為「秀鑾公園」,添建碑宇,並在入口處建立牌樓,永世紀念。





北埔因為它特殊的武裝移民背景,加上客家色彩,形成了北埔與眾不同的聚落文化。在風水上講求的是藏風聚氣,在防禦上注重的是多層防護,早期墾民藉著竹叢,隘門坡塘曲折的巷弄...等營造了防禦功能的良好效果。北埔聚落內的建築大多是以秀巒山為其建築中軸線的基準,而在整規劃下,其功能是既分工又合作,例如慈天宮是民眾信仰與公共活動中心,金廣福公館是總公司的所在地與行政管理中心,天水堂則是墾戶首的官邸。其他宅第如忠恕堂、天水堂二房、姜阿新宅、姜家祠等亦有可觀之處,值得探索。近年來北埔更被選為社區總體營造的重點實施地區,希望能啟發居民的自覺與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本地年輕人投入北埔未來發展,例古武南先生是北埔民間美術召集人,他於1997年成立北埔關懷鄉土促進協會,是年輕人關懷北埔未來發展的典型。



北埔客家美食很多種不勝枚舉,除了最具代表性的擂茶外,就是艾草菜包了,小時候的印象菜包是一種超級的美味,儉樸的客家人於稻作收成後,一定會灑下蘿蔔種子與刈菜種子,於稻作休耕期種植蘿蔔與刈菜。蘿蔔則成為包菜包不可缺少的材料,於田梗間更種植著艾草,艾草與蘿蔔結合則變成客家艾草菜包囉!,濃濃艾草香加上柚子葉襯底,到底有多好吃呢?自己來北埔嚐嚐吧!另外刈菜曬乾醃漬去水份後,就是最美味的客家福菜,除了易保存外,客家人最有名的酸菜湯與福菜湯,更是令人垂涎三尺喔。另外還有石柿餅

新竹縣柿餅加工是由來已久的產業之一,新竹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成有自然烘乾效果之乾燥風,一般稱之為九降風(即東北季風),九降風於每年農曆9~12月報到,能讓柿餅進行日曬並接受自然風乾以達到最佳的乾燥效果。



  


  


 


 


始於唐朝的擂茶,是客家人特有的飲食習慣,其主要原料有-米仔、茶葉、花生、芝麻,搭配著擂缽和擂棍等道具來使用,您可在這裡DIY擂茶並體驗客家麻糬製作。
                      北埔擂茶最好喝


 












膨風茶

 北埔茶葉以『膨風茶』聞名於世,膨風茶是產於夏季〈國曆六七月間,以節氣計算是在芒種到大暑之間〉,以受到小綠葉蟬咬食過的青心大冇茶樹的嫩葉種,用手採一心 一葉或一心二葉的嫩葉為茶菁,採重度發酵方式所製作出來的烏龍茶。因為製成的膨風茶茶心銀白,品質優良者其整批茶葉外觀有紅、白、黃、綠、褐等五色,故又稱為「白毫烏龍茶」或「五色茶」。另外,膨風茶在本鄉也稱為「番庄仔」或「番庄烏龍」;其他還有「香檳烏龍茶」、「東方美人茶」、「椪風茶」等多種名稱,而最有名者還是被稱為「膨風茶」。不管膨風茶的名稱如何,總之它是臺灣烏龍茶中最高品質的代表。




一心二葉

膨風茶

 膨風茶名稱的由來傳說頗多,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相傳日治時期一位北埔庄的茶農把自製的茶葉拿到臺北參加展售會,結果因為風味獨特,引來臺灣總督府的高官,以高於當時庄長在二十倍的薪水高價蒐購。這位茶農回到北埔後這樁交易告知鄰里鄉人,大家都以為他在「膨風」,故將此茶命名為膨風茶。
  2004年〈民國93年〉 北埔茶葉產銷班以「北埔膨風茶」榮獲「新竹縣2005年地方產業旗艦商品」選拔第一名,積極向外推廣。目前北埔製茶業除以春茶--包種茶、夏茶--膨風茶為主外,北埔鄉農會還積極開發屬於秋茶的「半頭青茶」。此茶是介於包種茶與膨風茶之間,茶色不青不紅,外觀自然倦曲,微帶白亳,色澤麗青,茶湯密綠,香氣幽雅似天然花草香。另外,北埔茶葉產銷班鑑於北埔春茶與冬茶未能建立品牌,經茶葉班班員討論後,決定以「北埔山茶」名稱來推廣北埔冬茶與春茶。無論秋茶的半頭青茶或是冬、春茶的北埔山茶,都是北埔製茶業者欲突破現的積極作法,希冀建立如膨風茶般的聲譽但也有待時間的考驗。


補充



姜秀鑾  祖籍廣東惠州陸豐,曾祖父姜朝鳳在乾隆初年就渡海來台。姜秀鑾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生於九芎林(今芎林鄉),自小天資聰穎、膽識過人,很得官府賞識,於道光六年(1826)年四十四歲出任九芎林庄總理,奉官差遣,一方面從商開張豐源號,一方面從事土地開墾,到與其弟分家時已家產巨萬。

道光十五年(1835)因建隘防番費用龐雜,經淡水同知李嗣鄴諭令與新竹城西門總理林德修合作成立金廣福墾號,負責開發東南山地工作(今大隘三鄉地區)。防番和開墾的工作艱困無比,例如:在道光十五年(1835)七月十日隘勇及一般民眾被生番出草襲擊包圍殺害,死傷八、九十名之多,道光十七年(1837)被馘首四十餘人。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病逝之前將北埔、峨眉、寶山一帶重要的地方(即今人口集中聚落)拓墾完成,享年六十四歲。


另外,隨著原住民賽夏族人威脅消弭之後,移墾先民才陸續由他庄遷入現今的北埔墾區定居,並在集村聚落外圍設置隘寮,做為哨站。而眾多的隘寮附近平地,遂成為客家人移住的地方,時間久了村落於是形成。


賽夏族人歷經15年的與北埔客家人征戰,在裝備遠不及客家人狀態下退居深山,以五指山為中心,往北退至五峰、白蘭等地,往南退至南庄東河、向天湖、鹿場,從此賽夏族人分變成為南賽夏族與北賽夏族,也成為賽夏族矮靈祭南北輪祭的由來。


<1895>姜紹祖抗日




西元1895(清朝光緒21乙未年,日本明治28) 4月17日,清廷割讓台灣6月2日,清廷派李經芳登上日本軍艦,在基隆外海草草完成交接儀式,台灣正式劃歸日本;6月4日,就職才十天的「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棄職潛返大陸;67日,日本近衛師團進入台北城,台北府城陷落,日本總督宣佈「始政」,從此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



日軍繼續揮兵南下,目標新竹縣城,各地義勇軍紛紛集結,準備給予日軍迎頭痛擊,山巒重疊的桃竹苗台地,這一條漫長的補給線,變成義勇軍的游擊戰場,連番的偷襲讓日軍吃盡苦頭,帶領這群神出鬼沒義勇軍的將領,竟然只是一位年方19歲的北埔少年---姜紹祖。姜紹祖1876226日生1895711日歿),幼名金韞,字纘堂,廣東陸豐系客家人,父祖在今新竹縣芎林(舊稱九芎林)、北埔拓墾致富,成立北埔金廣福墾號,成為新竹大隘三鄉的大頭家。日軍登陸北台灣,受到義勇軍統領吳湯興的號召下,姜紹祖散盡家產,在家鄉招募壯丁,自組義勇軍抗日,不幸失敗殉難。



 



 

 



  • 留言者: ~~@~~
  • Email: qwe001003@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02-21 19:56: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